索引号
002482947/2021-1766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555号提案的答复

浙应急提〔2021〕84号

发布日期:2021-12-13 19:25 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浏览次数:


何晓霞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危化品数字化监管的若干建议》(第555号,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经研究,并综合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经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危化品监管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您提出的提案,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在监管力量、信息共享、预警预测、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快危化品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于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和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一是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系统掌握所辖范围危险化学品企业情况,做到底数清。二是有利于全面掌握危化品企业的风险状况,做风险明。三是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增加部门协同监管效能。四是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危险化学品监管数字化建设总体情况

我省是危化品大省,目前总量居全国前三。危化品安全监管涵盖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多个环节,涉及部门多、链条长、范围宽,有10多个政府部门都不同程度负有安全管理和监管职责,风险防控任务重、难度大。省政府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2018年年底,根据浙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要求,将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项目列入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之一,并于2019年9月底上线运行,实现市县贯通。平台采用省级统建、市县分级应用、逐级防控模式,包括生产安全、物流管控、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协同监管、公共服务7个子系统,共归集各类危化品企业和单位7.1万家、运输企业701家、运输车辆1.58万辆、重大危险源1362个;基本实现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全流程、全过程”危化品物流管控、全过程闭环式危险废物实时监管、高危物品实时溯源追踪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公安、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有关具体建议的答复意见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言,目前危化品安全监管数字化工作还存在数据共享不充分、部门协同不高效、动态监管不及时、应急联动不到位等问题,当前,省应急管理厅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牵头推进危化品领域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工作,全面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普查,迭代升级危化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下一步将加快推动以下工作:

(一)全面构建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平台

采用省级统建,市、县分级应用模式,联通化工园区和危化品企业 ,聚焦解决危化企业布局不合理、部门监管联动不紧密、重大风险管控不精准问题、非法违法打击不及时等15项问题,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业务集成生产、运输、经营、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的71个关键风险要素和安全生产风险普查数据,协同9个省级部门,对接和集成15个业务支撑平台,建立企业、行业、园区、区域风险模型,依托浙政钉、浙里办入口服务,推动省、市、县、园区、企业五级一体化联动、各行业部门协同一体化,多层次、多维度集中展示、研判分析企业、园区及区域风险态势及趋势走向,创新建立企业、行业、区域风险提示、管控闭环、持续改进的螺旋式提升机制。

(二)升级建设危化品监管数字化四大协同应用

1.风险态势一图清。针对企业动态风险不掌握、行业突出风险不了解、区域风险趋势不清晰等问题,集成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关键风险要素,建立企业、行业、园区、区域风险模型,多层次、多维度研判分析生产、经营存储、使用、运输等企业、园区风险态势及趋势走向。

2.项目准入源头治。针对部分化工园区没有建立入园标准、园区内化工企业与非化工企业混建空间布局不合理、园区整体安全风险难以量化、项目准入没有联合审查机制等问题,构建园区风险评估模型,实施园区分级管控,动态发布安全风险指数,晾晒排名,倒逼“一园一策”整治提升,并与省发改委投资审批平台对接,完善项目准入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

3.重大风险实时管。针对危化品重大风险实时监测预警不全面、没有形成识别预警和处置闭环有效机制等问题,全面汇聚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数据,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手段,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危废处置等环节的风险动态监管和预警。

4.非法违法全链打。针对危化品监管各环节非法违法行为有效发现难、线索甄别难、流向追溯难、协同执法难等问题,构建数据采集规范和分析模型,形成高危物品流向全链条关系图谱,精准识别15类重点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和跟踪督办机制,实现由传统排查方式向线上预警与线下闭环处置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三)建设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多跨应用

1.紧急信息一网汇聚。针对紧急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层层审核导致迟滞、涉事企业信息报送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建立贯通省市县乡四级的紧急信息报送统一平台,打通对接110、119、120和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实现信息及时共享;推出事故“随手拍”,对接12350、12345等热线,畅通社会报送渠道;通过舆情监测、卫星遥感、物联感知等科技手段,实现紧急信息主动获取。

2.态势分析一图研判。针对涉事主体基础信息缺失、现场情况掌握不及时、事态发展预判不精准等问题,组织开展安全风险普查,摸清风险底数,绘制综合风险“四色图”,整合公安、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基础数据信息,比对完善涉事主体信息;运用物联网、移动端手段,第一时间实现事故现场可视化,全方位感知现场态势;构建事故影响预测模型,分析周边受影响范围和程度,快速生成处置方案,及时对重点防护目标采取紧急措施。

3.应急资源一键调度。针对资源配置与需求不匹配、物资储备布局不合理、调度不够快问题,完善全省统一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并实现动态更新,协同发改、粮食物资、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智能匹配应急资源,自动生成调度方案并智能推送,实现资源快速调拨到位。

4.力量投送一码通行。针对社会力量无序参与救援、救援力量通行不畅问题,实行全链条协同管理,协同公安、交通运输、铁路等相关单位制定抢险救援力量快速通行机制,运用“浙江安全码”,参与抢险救援的队伍凭码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优先通行拥堵路段、快速进入事故管制区;依托卫星定位,实时跟踪队伍物资行进动态,及时协调解决通行问题,保障救援力量快速抵达。

5.现场救援一体指挥。针对现场动态信息汇聚不及时、参与救援力量协同不高效问题,加强指挥车、无人机、单兵等装备配备,多终端实时传输救援现场信息,通过“电子沙盘”,标绘现场力量分布,综合研判现场情况,科学部署救援力量。

《提案》高屋建瓴,对加快危化品监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危化品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工作高度契合,我们将在上述答复意见的基础上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和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多跨应用建设,力争8月底上线运行,实现市县贯通,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危化品安全风险可控。感谢您对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祝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联 系 人: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邹平

联系电话:0571-87055023 15167151516

通信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479号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