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947/2024-002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700号提案的答复
浙应急提〔2024〕108号
李秀梅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家庭减灾能力提升发展的建议》(第700号)收悉。您所关注的家庭减灾能力问题意义重大,所提的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我厅作为此提案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结合省教育厅的会办意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各类突发事件影响最直接的群体,但同时也是抵御灾害、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力量。提升家庭减灾能力对提升区域整体防灾减灾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了基层家庭等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初步查清了家庭避灾自救能力,委托杭州市临安区等地开展试点,利用普查成果促进家庭减灾能力提升。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狠抓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我省家庭减灾能力。
一、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家庭等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是风险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调查,我们获取了政府、社会、基层家庭等3大类15.9万条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对客观认识全省综合减灾能力、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普查办有关要求,家庭减灾能力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由国务院普查办抽取行政村(社区),再由各县(市、区)普查办根据抽中的行政村(社区)随机抽取家庭户。抽中的家庭由各县(市、区)普查办组织填报,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科学反映全省家庭减灾能力真实状况。
二、组织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2023年,我们委托杭州市临安区开展先行先试,聚焦促进家庭减灾能力提升,探索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临安区编制了家庭减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区域内以小区为单位的医护、军、警、党员、救援队员、志愿者等人群清单,组建社会救援“微网格”;开发并部署应用“应急管家”家庭减灾小程序,实现风险“发现-预警-处置-闭环”的全链条管控;完善、新增临时避灾安置点,增强临灾时的紧急疏散和避险能力;聚力家庭“八大安全”教育,打造“小红伞·大安全”应急宣教品牌,实现防灾知识技能“掌上学”;针对镇街、村社责任人和网格员及居民开展家庭防灾减灾专题技能培训,提升自身避险能力。
三、持续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为提升宣传实效,使宣传形式更丰富,宣传内容更聚焦,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们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聚焦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雨雪冰冻、火灾逃生等典型灾害场景,以逃生自救应知应会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开展小视频、小课件、小节目、小故事、小案例等“五小”防灾减灾宣传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推动防灾减灾宣传逐步由“灌输”式向“滴灌”式转变,引导公众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教育部门积极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工作,深入开展“救在身边 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努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鼓励引导家庭储备应急物资。为进一步加强家庭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我省的灾害特点,2023年12月,我们以省减灾办名义印发《浙江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储备建议清单分为基础版和扩充版,居民可以结合家庭实际需要,购买相应的应急物资。各市、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储备建议清单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做好防灾减灾应急准备,从而提升区域综合减灾能力。
五、加强基层应消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积极推动将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纳入2024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省上下按照“应消一体、站队一体、防消一体”总体要求,围绕“队伍、运行、实战”三方面重点内容,高质高效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应急消防治理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截至6月底,今年1364个应急消防管理站、590支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建设任务,总体建设进度已达93.02%。在今年梅雨防御期间,各地应急消防管理站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为实现人员零伤亡、夺取了防御梅雨洪涝全面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家庭减灾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和家庭减灾能力状况,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基层救援和保障能力,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感谢您对我省家庭减灾能力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省应急管理厅防灾减灾救灾处 黄赟
联系电话:0571-87055021
通信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479号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