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全力推进“双超”专项治理打造平安交通
发布日期:2018-11-14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四省通衢汇龙游,我县与衢州衢江区、丽水遂昌县、金华兰溪市、杭州建德市交界,G320国道、S316龙葛线省道、S315兰贺线省道、S222龙丽线省道等四条国省道过境,公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今年以来,我县针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极易引发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各种有效手段,采取科技治超与传统治超相结合、源头治理与路面执法双管齐下,加大对车辆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行为的整治力度,有效降低各类交通事故率,确保公路通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共查处货车超载859起,其中超载30%以上763起,累计卸货3.25万吨,计分4866分,拆卸、切割货车加高栏板148起,强制场地内恢复非法改装货车189辆;亡人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1.91%,21.05%。
一、专班运作,全天治理,打造无缝隙治超闭环
一是专班实体化运作。成立由交通运输局牵头,公安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治超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集中式办公,每周召开治超工作例会,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部署、商讨、协商工作相关事宜,协调解决联合执法监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通报治超与非法改装工作情况,并将车辆装载源头和车辆改装源头情况抄告相关源头管理部门,督促整改落实。
二是24小时不间断治理。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抽调公安交警12人、交通路政队员12人,采取四班三运转模式,24小时不间断联合执法。财政大力支持,全额保障联合执法经费,完善配备公安警车、路政执法车及照明、引导标志、安全设施、对讲机、摄影摄像等执法设备。每周根据车流量情况,由治超专班研究勤务班次、人员安排、卡点选择等具体工作,妥善解决集结冲卡、阻碍执法等问题。
三是闭环无缝隙操作。制定《龙游县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联合执法过程中的责任分工,规范查处流程。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设置卡点,拦截检查车辆;路政部门负责对超载车辆进行过磅、称重等违法证据固定;运管部门负责对车辆超载、改装加装等违法行为进行消除;最后由交警部门负责对车辆超载行为进行处罚,形成一个无缝隙治超闭环。
二、找准源头,聚焦重点,建立常态化治理体系
一是找准隐患源头。对全县范围内砂石场、建材企业、物流园区、大型施工工地等超载超限源头进行排查,建立车辆、从业人员档案,针对开展数据分析。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货运源头单位落实岗位责任制,履行治超义务,作出书面承诺,做到货物装载出场有记录、落实制度有记载,严把货运车辆进场关、登记关、装载关、称重关、出场关,并将严禁运输车辆超限超载作为矿场(矿山)、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必备条件。
二是聚焦重点对象。通过车辆通行数据统计和道路现实情况,设立G320国道小南海检查点、S315省道龙游中心检查点、S222省道超限检测站等3个固定治超点,采取固定治超与流动治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联合治超。以315省道、320国道、各高速出口等为重点整治路段,以重型货车、挂车、工程运输车辆为重点整治对象,重点查处运输矿石、水泥、建材、危化品、煤炭、钢材、渣土等超限超载和非法改装车辆。
三是加大违法成本。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通过完善惩罚机制,增加违法企业、个人的违法成本,形成治超高压态势。对全县半挂牵引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在交警部门依法进行处罚、记录的基础上,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吊销车辆营运证;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个人,责令停止从事营业性运输;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总数超过10%的运输企业依法处罚。同时将超限超载行为列入经信部门失信名单,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
三、科技治超,公正处理,铸造效能型执法队伍
一是科技助力。加快推进科技治超系统建设,已在320国道建设两套公路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将在315省道等国省道和重点县道新增公路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努力做到非现场治理超限超载执法系统三年内全覆盖,实现交通、交警等部门数据共享。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分析研判超载车辆的运行路线、通行时段等规律,实现对超载违法行为精准打击,极大提高整治效果。
二是公正处理。整治工作中始终秉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原则,坚持严格执法,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整治工作的严肃性和纪律性。明确要求对超载车辆一律卸货,对超载驾驶员一律记分,阻碍执法一律拘留。期间,对1名强行冲卡的货车司机予以行政拘留。同时,县纪委监察委、督考办开展专项督查,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为依法、公正执法打下纪律保障。
三是精细执法。主动与周边县市区对接,完善跨区协同执法方案,同步启动联合治超工作,全方位布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开展超载案件集中办理工作,9月份开始在交警违法处理中心专门开设超载处理窗口,安排三名警力专职负责全县范围内超载违法案件办理。通过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规范执法流程,明确处罚标准,确保超限超载查处规范合法。集中办案开展以来,共办理超载案件171起,未接到当事人任何投诉,且均为优质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