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准、严、实”全力深化食品小作坊整治
发布日期:2018-11-0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食品小作坊整治一直是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省市局的大力支持,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得到市级领导批示肯定。为巩固整治成果,今年以来,县局多措并举,狠抓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引导加扶持,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摸排+教育,监管方向坚持一个“准”字。针对全县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更新快的特点,建立小作坊动态监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乡镇(街道)食安办和网格员队伍对各地情况熟悉的优势,实时关注小作坊新增、停业情况,摸清小作坊详细分布,动态更新监管底数,所有小作坊落实建档登记,目前建档率达100%。精准把脉全县小作坊短板、舆论热点,分批约谈、集中培训,先后召开白酒及米面制品小作坊约谈、粉干小作坊培训会等教育行动,针对性落实环境卫生及加工布局整治、标识标签规范等工作,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水平。
规范+整治,打击查处突出一个“严”字。严格小作坊登记准入现场审核,逐条对照标准指导规范工作间布置、食品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审核不合格一律不予发证。启动小作坊专项规范整治行动,严查日常生产加工行为,监督抽检全覆盖,追溯体系建设有序,对存在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和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坚决从严依法处理。完善倒逼机制,打通各个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严禁未登记小作坊食品进入流通、餐饮等销售环节,倒逼小作坊规范生产、依法领证。今年以来,累计监督检查小作坊216户次,责令整改37户,抽检小作坊食品45批次,查处违法行为5起。
示范+推广,标准普及体现一个“实”字。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全面规范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管理工作,落实原料采购控制、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入区加工户记分管理和奖惩等标准制度,实现“四集中”“四统一”,有效集中、节约监管资源。以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为示范,组织、调研其他类型小作坊具体情况,根据各个乡镇(街道)馒头、粉干、豆制品、土烧酒等23种特色传统手工艺食品制定的制售规范和监管指导意见,标准规范特色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集聚、发挥特色食品产业优势,打响磐安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