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创新办法防范学生溺水
发布日期:2018-05-1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随着天气转热,一池清清凉凉的水对许多孩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然而嬉水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加大。因此,刚刚入夏,金华市教育部门就开始部署防范学生溺水的各种措施,希望以此避免悲剧发生。
 
  防范溺水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据市教育局介绍,2017年各地各校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提早开展预测预防。2017年,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东阳市、磐安县、市直属各学校均未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实现了学生非正常“零死亡”的目标。然而,我市防范溺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从去年学生死亡的数据来看,非正常死亡15人,其中溺水死亡8人,占53.3%。溺水仍是我市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甚至比交通意外占的比例还要高。
  从全省情况看,溺水同样在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上排名第一。2017年,全省学生非正常死亡194人,其中溺水死亡63人,约占32.5%。数据分析显示: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小学阶段,而小学2至4年级又是溺水事故的高发人群,占溺水死亡总数的30%;从性别看,溺水事故主要为男学生,占总数的79%;从户籍所在地看,非本省户籍占44%。在所有学生中,农村小学男生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危群体。
  具体到我市,小学生、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临时来金探亲小孩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重点人群;暑假、节假日、放学是发生溺水事故的主要时段,7月初至7月中下旬是溺水死亡的高发时段。
  溺水事故普遍发生在校外,要防范很不容易。我市河流湖泊交织,山塘水库密布,很多地方没有设立禁止游泳的警示牌,没有救生器材,极易发生溺水事故;有的河流挖沙,建筑工地、沙石场、制砖厂等场所采后留下坑洞,积水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的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强,没有硬性规定和办法;有些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弱;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主体责任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溺水事故发生。
  面对以上困难,我市各个县(市、区)纷纷采取措施,防范学生溺水。如婺城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控,积极开展“教育制度化、宣传立体化、管控网格化”的三化防溺水工作,有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金东区以“四个100%”为目标开展防溺水安全专项教育活动,在全区中小学普及急救知识,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东阳市和兰溪市积极开展防溺水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学生头脑的“四进”活动,成效比较显著。
 
  义乌:“防溺水150天专项教育”活动
  在义乌,有一首《防溺水安全三字经》:“防溺水、六不准,牢遵守、定安稳。看小河、多秀美,私下水、危险随。水泥岸、直且立,力不支、无处栖。黑淤泥、藏水底,如陷入、难逃离。大河流、轮船行,水流急、波涛滚,漩涡多、暗流行,被卷入、活不成。不会游、远离水,同学邀、立拒绝。会游泳、莫逞能,下水前、想亲人。学救助、提技能,遵规章、享太平。”这首“三字经”,很多义乌孩子会背。
  2017年5月初,高温来临前,义乌市教育局提早谋划,所有学校全员启动“防溺水150天专项教育”活动。举办一次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诵读《防溺水安全三字经》;通过家长会、微信、短信等方式将防溺水活动告知家长,校团委、少先队开展防溺水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做好痕迹管理,制定了“学校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检查登记表”,对是否开展防溺水启动仪式、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联防机制、落实家访活动等检查内容进行分解细化,推动学校工作做实做细;制定“教师家访登记表”,设立了“特别提醒”栏目,告知家长必须担负起监护责任。
  具体工作中,义乌市严格落实“四个100%”: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00%发放到位,回执100%回收到位;逐班排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名册,不遗漏一个学生,达到100%;认真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在暑假放假前后进村入户指导家长加强子女安全教育管理,家访覆盖率达到100%;“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登记表回执100%回收到位。
  义乌市还着力构建校地对接联防机制、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与媒体联手协作机制和专项行动考核督查。学校主动与所在乡镇(街道)建立健全假期安全工作对接制度,指导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制作安全警示图板、标语和危险水域排查,教育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监管责任。各校积极参与镇街综治、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组织的防溺水教育活动,指导社区、行政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可能避免孩子因缺乏家长看护而导致溺亡。各校结合年度安全工作考核,把防溺水工作列入主要的考核内容。
  2017年,义乌22万学生做到暑期学生零溺亡。义乌市“网格化+信息化”的智慧平安校园管理模式,由于效果良好,在今年全省校园安全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尤其是“学校自查、中心校核查、教育局督查、部门联合检查”的四查防溺水教育模式,得到省教育厅肯定。
 
  浦江:把对学生家长的教育作为重点
  浦江县开展溺水防范专题教育活动始于2002年。当时,他们通过对前三年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分析,确认溺水事件是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从那以后,该县把防范学生溺水放在安全教育第一位。
  2003年,浦江县开始设立溺水防范教育周。在这一周,教育局下发文件,对上一年的溺水事件进行通报,并要求学校发一封致家长信,上一节溺水防范教育课或主题班会,出一期防范溺水黑板报,组织一次学生手抄报评选等。2005年,县教育局编印了一本安全教育小册子,把防范溺水放在小册子的最前面。后来,该县又建立溺水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对于出现学生溺水事件的学校,对学校防范溺水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对于防范溺水教育开展不认真的,则在安全考核中加重扣分。
  多年来的溺水防范教育,浦江县一直抓住一个重点,就是学生家长。几乎所有的溺水事件,都跟学生家长没有履行好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有关。学校曾经强调学生游泳必须有成人陪同,但经常有低龄学生或幼儿没去游泳,结果却落水溺亡;学校也曾经鼓励学生学习游泳,有一年却有2名水性不错的中学生同时溺水。因此他们认识到,学生溺水防范的根本和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家长。因此,他们要求家长对学生外出游泳严格管理,同时要求低龄学生、幼儿在水边活动必须有成人监护。通过家长信、家长会、教师家访、报纸电视广告、校讯通,近年又通过微信群,向家长灌输这一理念,并通过一些惨痛案例警示家长,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时间段上,他们则抓住暑期这一重点,通常暑期开展教育、提醒、警示不少于四次。另外,他们还重点关注外来民工子女、关注留守儿童和隔代监护家庭的子女,在“学生安全千万家大走访”中将这三类人列为重中之重。
  2017年,浦江县的一个创新措施是案例警示,把各地发生的溺水案例及时通过微信转发到各家长群,不断地提醒警示家长。同时,定制了2万把塑料卡通宣传扇,将防范溺水的宣传教育内容印在上面,通过小学、民工子弟学校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发放。
 
  市将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走访
  根据各个县市的经验,我市今年将继续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发动教师在暑期放假前后进门入户指导家长加强子女安全教育管理,家访要求100%全覆盖。
  家长监护职责的落实,是减少学生溺水死亡的关键。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防溺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指导督促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排查,让所有家长看到《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在回执上签字。
  从近几年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经验看,有效动员基层镇(街道)、村、社区组织加强危险水域管理,落实巡防措施,加强宣传提醒是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有效举措。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加强联防联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提请同级政府将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纳入对“平安乡镇(街道)”的考核,发挥基层政府在防范学生溺水中的作用。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推动游泳池设施建设,结合中小学校易地新建(改扩建)项目,积极筹划学校游泳池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学校游泳池项目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按照“政府补助与社会化运营相结合”的原则,在水库下游建设简易游泳池,或者建设可拆装游泳池。让广大学生有学习游泳的场所,提高游泳技能。
  在教育系统内部,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建立周报制度,交流工作亮点;严禁迟报、漏报和隐瞒不报现象的发生。
  学校教育方面,我市今年仍将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学校举行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制作防溺水宣传展板,刊出防溺水专题黑板报;采取家长会、校讯通、微信等形式将防溺水活动告知家长;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开展防溺水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宣传画比赛、溺水急救模拟演练等活动,以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和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