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依托深水港口和岸线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石化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油品企业130余家,储量约3000万方。其中岙山岛总库容1056万方(兴中和国储),年吞吐量超过2300万吨,该岛建成后总库容将达到1500万方左右,成为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石油岛。油品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10万立方储罐火灾隐患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安全难题,加强油品全产业链应急体系建设,成为新区安全发展重中之重。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岙山岛时,强调“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石油储存安全”,随后国家安监总局决定在舟山岙山岛依托中化集团舟山仓储基地建设国家级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舟山基地,为我市油品产业发展安全难题的破解找到了答案。我市着力狠抓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三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
一是狠抓队伍建设。依托国储基地与兴中公司现有专职81名消防员基础,吸收引进国内专业救援人员,购置配备单兵防护应急救援装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一支达到国内一流标准的危化专业消防队伍。先后组织消防队参与“浙海油污3.9燃爆事故”、“在泊船只火灾”等事故救援,拉练“浙东战区石油化工跨区域实战拉动”、“全省大型油库跨区域灭火演习”、“浙江省暨舟山市2018年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等重大应急演练活动,全方位提高队伍战斗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今年,该队还参与社会救援出警2次,参与火灾扑灭救援2次,较好发挥了骨干队伍的作用。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在狠抓队伍建设的同时,国家应急基地注重制度建设来加强队伍管理,激励员工敬业爱岗工作精神。三年来,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完善队伍管理、战训管理、装备管理、战保管理四大类共25项管理制度。用《岗位职责》和《出勤管理办法》规范队员日常作息训练,提高应急救援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岗位晋级标准》、《考核管理办法》来激励队员敬业奉献、刻苦钻研工作精神。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应急基地队伍总体保持稳定,人员流动性远远低于同行业企业水平。
三是夯实应急保障基础。积极打造“一场一船四系统”模式,全力夯实国家基地应急保障基础。由国储岙山基地自筹投入4400万元资金,利用企业内部20000平方米空地,分批建设囊括行政办公区、培训中心及特勤消防站等区域的应急救援办公场地。建造国内首艘兼装备运输、海上灭火、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应急保障船,今年6月11日顺利下水,预计8月投入使用。“四系统”:大流量灭火系统,以扑灭10万方罐火灾为目标,配置两套同时适用海上和陆地(海水和淡水),具备每分钟25000升供水量、通过应急船向岸基3千米范围内供水功能的大功率供水、灭火设备系统。火场侦检系统,将单独研发订制一架可承受1000℃高温的六旋翼遥控无人机,实现高清摄影监视、地理测绘、图像传输、气体侦测、红外热成像等功能。应急指挥系统,依托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北京神州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开发应用一套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实现数据汇聚、多方联通、应急决策等功能。溢油回收系统,与应急船同步配备建设,配备由油器、动力站、油水分离器、污油箱等设备,既保障应急船的安全,又可承担适当的溢油回收处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