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岱山县以智慧用电推进生产安全“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8-07-2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共享“互联网+安全”红利,县安监局以“科技良方”为突破口,在全县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试点推广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全县已安装210台,覆盖高危行业、学校、养老机构、宗教场所等领域。上半年平台自然预警158次,故障排除15起,得到有效处置,“智慧用电”平台初显成效。
一是监管技术智能化。利用电路上安装的各类探测监控设备,收集电压、电流、温度与是否漏电进行数据收集。依托监控预警服务平台“大数据”,县安监局集中监控、智能分析故障和非正常的实时漏电情况。“数据跑路”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向系统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安排管理人员加派线路检修,有效遏制火灾源头。
二是试点区域重点化。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用电及公共安全领域火灾事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试点,做好“科技兴安”推广工作。在高危行业、大型超市、养老机构、老社 区、宾馆等人群密集区域和火灾事故高频区域先行先试,拓展系统监控范围和服务项目,以点带面,分阶段实施全年400台安装计划。
三是实施推广联动化。县安监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推进“智慧用电”系统,开展推广会,进行现场仪器短路进行报警演示,对于“智慧用电”保障试点用电做了重要讲解,督促各单位、各企业加强技防,完善事故防控体系。同时,将“智慧用电”系统推进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遏制低水平重复事故百日整治专项行动、查危除患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共同推进,切实推进了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
四是隐患档案电子化。利用“智慧用电”的云存储平台进行历史数据存储,形成报警推动信息的电子档案。县安监局加强与用电企业和设备服务公司的三方密切互动,定期开展电子档案数据检查,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导线温度、电流和漏电电流)进行不间断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横纵向对比用电历史数据,对火灾报警高频区域加强重点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和建议,全面加强火灾事故的事前隐患排查和事后追踪管理。
一是监管技术智能化。利用电路上安装的各类探测监控设备,收集电压、电流、温度与是否漏电进行数据收集。依托监控预警服务平台“大数据”,县安监局集中监控、智能分析故障和非正常的实时漏电情况。“数据跑路”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向系统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安排管理人员加派线路检修,有效遏制火灾源头。
二是试点区域重点化。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用电及公共安全领域火灾事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试点,做好“科技兴安”推广工作。在高危行业、大型超市、养老机构、老社 区、宾馆等人群密集区域和火灾事故高频区域先行先试,拓展系统监控范围和服务项目,以点带面,分阶段实施全年400台安装计划。
三是实施推广联动化。县安监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推进“智慧用电”系统,开展推广会,进行现场仪器短路进行报警演示,对于“智慧用电”保障试点用电做了重要讲解,督促各单位、各企业加强技防,完善事故防控体系。同时,将“智慧用电”系统推进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遏制低水平重复事故百日整治专项行动、查危除患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共同推进,切实推进了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
四是隐患档案电子化。利用“智慧用电”的云存储平台进行历史数据存储,形成报警推动信息的电子档案。县安监局加强与用电企业和设备服务公司的三方密切互动,定期开展电子档案数据检查,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导线温度、电流和漏电电流)进行不间断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横纵向对比用电历史数据,对火灾报警高频区域加强重点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和建议,全面加强火灾事故的事前隐患排查和事后追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