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三环相扣”构建风险管控机制
发布日期:2018-08-24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无时不刻不面临着风险,即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而不让“风险”变“隐患”、“隐患”酿“事故”,就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更是安全生产的主体,遏制事故的发生,除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还是作为主体的企业自身做好、做实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衢江区“三环相扣”助力企业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使企业能牢牢把控生产风险,将生产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是建立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目前全区重点行业、企业已全部配备风险日志公告牌,实行风险日志每日公告制度,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将每日隐患排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形成蓝、黄、橙、红四色风险等级进行公告。二是强化培训教育,从上至下提高全员风险辨识能力水平。开展全员的风险辨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是切实有效地利用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上至企业领导层下至一线生产员工,只有人人都具备一定的风险辨识能力,才能将风险“尽收眼底”,及时识别并控制从决策制定、生产操作到日常检维修等多方面、全链条的安全生产风险。三是层层落实各级各岗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不是个别岗位、个别人员的事情,而是全员的事情,只有逐级建立并落实隐患治理和监控的安全生产责任,使各环节的人员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及时识别并评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使后续的隐患整改及时有效。
  二是抓好危险源监控工作。安全生产隐患可能发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时刻、每个环节,其中危险源是在一定的出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等,企业要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普查并登记建档,在日常隐患排查中要尤其注意危险源的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目前全区重点企业已建立安全生产综合调度平台,将危险源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有机集成,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确认排查。
  三是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作为风险管控的最后手段,如能真正落到实处、得到应用,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人员、财产损失。全区所有重点企业按照自身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举行应急救援演练,使应急体系能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从企业救援队、民间公益救援队,到消防编制下的矿山应急救援队,衢江区构建起了一个由自救到施救、由民间到政府、由业余到专业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可有效补充政府救援力有不逮的空白、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争夺黄金救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