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破解监管难题——金华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治理
发布日期:2019-01-15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破解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金华市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创新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治理,打通监管最末端,引入第三方服务,开辟共治新路径,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类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66家,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服务企业6.75万家次。2018年,该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9起、死亡203人,分别下降28.3%和30%,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高于省控考核指标16个百分点,自2017年以来连续两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连续14年下降。
一、打通监管最末端,全面铺开安全生产体检站建设
2017年8月,该市在金东区试点建设首个乡镇街道安全生产体检站。一年多以来,已建成乡镇(街道)安全生产体检站127个,服务企业1万余家,实现重点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一企一档”。建立安全生产“一企一档”,由中介服务机构派出专业人员,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出具体检报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整改方案。2018年,仅金东区就排查整改重大隐患36项,闭环率100%。二是强化执法整治。乡镇(街道)根据企业体检报告,向其下发“隐患整改督办单”,督促企业做好问题隐患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问题隐患的企业,加强执法部门联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直至断电关停,甚至在当地主流媒体上曝光。2018年,该市安监部门查处监督监察类案件1165件、罚款1808万元,同比分别上升50%和34%,移送治安处罚和刑事追究人数153人,曝光企业100余家次。三是实施智慧监管。通过建立数字化建档、智能化隐患排查治理、可视化物联网监测等信息系统,将隐性隐患转化为显性数据和隐患预测预警,并通过APP、短信方式向有关人员发送各类预警信息1.38万条,督促问题隐患快速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二、引入第三方服务,探索建立安全托管制度
生产托管服务,是指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较弱,委托具有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对其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咨询、指导与服务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目前,该市安全生产托管企业达1.13万余家。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方案,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专项资金,对市区采取安全托管的工贸企业予以补助。部分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也出台相关政策,对采取安全托管的工贸企业给予补助。目前,已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同时,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安全基础、服务内容等差异,形成合理的服务价格区间,确定服务费用为每年1—2万元,对涉及标准化、专项整治等辅导费用全部纳入其中,不再另行收费。二是优化服务模式。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现场诊断—出具整治方案—指导跟踪整改—形成常态化管理”流程开展服务工作。清单式列举日常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指导现场管理、安全检查、设备设施管理、应急能力建设、资料整理建档等16项重点内容,并开展企业基本信息采集和过程信息动态更新。按照注重实效原则,采用现场办公、交流培训、电话咨询等形式开展服务,现场办公每月不少于3次。三是突出重点推进。对储存易燃易爆溶剂的危化品经营单位和安全管理薄弱的中小化工生产企业,一律强制实施安全托管服务。在涉喷涂作业场所整治中,邀请中介机构专家制定出台喷涂作业场所安全生产基本要求30条指导标准,对122家企业实施委托管理,由中介机构开展隐患诊断,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标准落实整改。四是严格督导管理。出台《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向社会公布中介服务机构的诚信等级,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督促其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公布AAA级13家次、AA级35家次、A级18家次、C级14家次。同时,对被评为AAA级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被评为C级的单位列入黑榜责令限期整改,并向社会进行公示。
三、开辟共治新路径,激活行业协会服务潜能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组织优势,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大数据安全风险管控等活动,形成安全生产自我管理机制。一是推行业务指导服务。依托协会统筹协调能力和行业凝聚优势,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服务网格,开展业务指导。如义乌市依托乡镇、街道电工协会,在全市划分109个电工服务网格,配备网格电工846名,推动电工服务实现全覆盖。同时,开展以中小企业用电改造升级等为主要内容的用电安全专项治理,每年参与中小企业用电改造2000余家次,参与用电安全检查1万余人次。二是推行技术推广服务。积极开展业务探索和积极推广,不断加强与大型国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合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层级。如由金华市电工协会牵头,婺城区与国网金华供电公司、金华市电工协会签订《智慧用电综合能源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并依托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计划到2020年,该区生产经营性企业、单位(场所)全面推广使用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覆盖率力争100%。三是推行协作互助服务。由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同一区域内企业组建协作组,通过企业间安全生产“互查、互学、互助”活动,实现企业间安全资源共享与互补,督促企业提升安全生产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