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源头管控、风险管控、重点管控”三大抓手,严防死守,龙泉市危化矿山领域事故“零发生”
发布日期:2019-01-02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危险化学品、矿山领域生产危险性系数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造成危害,属于高危行业,是安全生产的重点监管领域。近年来,龙泉市不断加强危化矿山领域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完成矿山重点县摘帽,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危化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2018年,该市坚持以危化矿山领域不发生事故为工作目标,以进一步夯实危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为着力点,突出“源头管控、风险管控、重点管控”三大抓手,全面加强危化矿山安全监管,危化矿山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一、关口前移,严格把控源头
  一方面,强化复工检查。春节后,根据危化矿山企业节后复工验收工作方案,对陆续申请复工的危化矿山企业开展复工前检查,全面对照验收标准,通过查看现场和查阅台账逐项进行复核验收,坚决做到验收合格一家,复产复工一家,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复工。通过节后复工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全市危化矿山企业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强化许可审查。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三同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的审查工作,落实实现相关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对于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企业不符合换、发证等相关要求的,坚决落实问题整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换、发证,通过安全生产准入工作为抓手,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截至目前共办理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经营许可59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28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6件。
  二、未雨绸缪,严格把控风险
  (一)双重预防机制控风险。在矿山领域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过组织召开试点经验座谈会、专家授课、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组织全市矿山企业学习交流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法及经验。指导各矿山企业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人员行为、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绘制全矿“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同时不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二)实行危化企业日承诺。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指导全市1家危化生产企业、3家带储存经营企业、18座加油站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企业固有安全风险,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全面推进安全风险信息化日志管理。目前,各危化生产、带储存经营企业每日上报动态安全风险研判结果和主要负责人承诺签字,严格执行企业一日一研判要求,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三)专家会诊检查除隐患。建立“专家会诊”检查工作机制,在企业强化风险管控的同时,每年两次邀请矿山、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专家开展“会诊式”专项检查,采取“专家查隐患、安监发指令、企业搞整改”、执法人员与专家同行的工作方式,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到现场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提出安全隐患及整改意见,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把脉问诊。2018年,分别于5月份与9月份2次组织矿山及危险化学品领域专家“会诊”检查,共检查企业37家次,下发整改指令书29份,排查隐患135条。
  三、防微杜渐,严格把控重点
  (一)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制定出台危化矿山重点监管企业干部联系制度,各联系干部每季度到联系企业进行一次督促、帮助、指导工作,紧盯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及时了解联系企业工作开展情况,传达上级工作部署要求,指导联系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培训、职业病防治、标准化创建、应急救援演练等各项工作,协调解决联系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和收集联系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烟花爆竹销售旺季期间,由公安、安监、市监、综合执法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在春节前对全市50家乡镇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单位和8家城区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进行检查,从烟花爆竹经营、储存、运输和燃放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大对烟花爆竹非法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力度,规范经营单位行为。
  (三)紧盯重点时段监管。梅雨汛期、高温天气时段,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矿山企业、危化重点单位进行执法检查,特别是紧盯梅雨汛期时各尾矿库排水、放矿等安全运行情况,高温天气时危化企业罐区、仓库等场所降温措施落实情况;在世界青瓷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召开期间及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时段,加强对危化、矿山、烟花爆竹企业的巡查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值班值守、应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