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三举措构建电梯安全保障新格局
发布日期:2019-01-0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临海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政府主导,明晰电梯安全各方责任,全面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强化保险兜底,努力形成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问题解决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截至目前,该市登记注册在用的3369台电梯实现了管理人员持证率、电梯定期检验率、注册登记率、隐患整改率、公共聚集场所电梯投保责任险率5个100%,住宅小区电梯投保率达98%,连续7年未发生电梯伤人事故,成效显著。
  一是健全电梯安全管控体系,提升监检效能。进一步理清边界,打造交流平台。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电梯制造单位、安装单位、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维保单位、乘客等各方职责。建立了电梯管理微信工作平台3个,19位监察检验人员、42位电梯维保单位负责人、145位电梯使用单位负责人以及300余位小区业主代表加入,累计上传法规文件及宣传资料40余份,发送电梯安全小常识219条,解答电梯安全各类问题120余个,协调各方解决安全隐患61个。加强双向联动,强化维保管理。建立了电梯监管、检查的双向联动机制,组建专家库,对故障率高、投诉举报多、检验合格率低的单位出具维保质量评查意见53份,反馈问题隐患26个。结合检查、投诉、检验反馈等信息,对45家维保电梯维保单位按A、B、C、D四档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并通过微信、网站及时向公众公布。对7家存在问题隐患的C、D类电梯维保单位加强检查频次、约谈督促、挂牌督办等,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提升维保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实行一梯一档,落实主体责任。查明3369台电梯及电梯管理者身份信息,全部建立电子化“一梯一档”工作清单。定期召开电梯安全工作会议,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安全风险辨识与隐患整治双重预防机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对重点区域使用单位落实定岗、定人、定责、定措施的“四定”制度,特别是两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点时段落实24小时值守、安全日报、应急处置等专项管控措施。
  二是全面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制度,深化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到责任清。在台州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电梯生产单位新梯首保、电梯使用单位为主投保、电梯维保单位兜底保障”的投保方式,理清各方投保责任,并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列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工作。强化畅通流程,做到理赔快。引进第三方保险经济公司提供保险中介服务,积极协调投保方、被投保方和保险公司各方关系。简化保险流程、资料,保费从原来的每台最高300元降低到100元,增加滞留乘客责任险。同时,扩大赔付范围,启动预付赔款,承诺安全事故先行赔付,优先用于应急处置和生命救治,预付赔款48小时内到账。设立抚慰金,非被保险人责任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的酌情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抚慰赔偿。优化服务,做到覆盖广。组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和投保方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推进会现场开展投保工作,实行容缺受理和代办,开展一对一服务。
  三是完善多方联动联管机制,凝聚安全合力。强化宣传造势,形成监管合力。该市精心制作电梯安全宣传片并在临海电视台、公共场所LED大屏幕循环播放,通过QQ、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编发电梯安全知识1400条,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树立“安全乘梯、文明乘梯”新理念。强化行业自治,内查外练。一方面,督促电梯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实施统一的电梯维保记录以及维保合同,促进电梯维保规范化、标准化,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自查、互查,整改问题隐患,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向用户宣传电梯使用和求生安全知识,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去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6次,2740余人参加应急疏导演练。强化隐患治理,即查即消。充分发挥镇(街道)安全网格员作用,实施电梯安全网格化管理,不定期检查网格内电梯的使用、维保等情况,及时督促使用单位整改问题隐患,同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电梯隐患随手拍”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监督,鼓励社会公众查找身边的电梯隐患,现场拍照并举报,征集到有效隐患38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