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规范 优方式 提效果 台州破解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两难”问题
发布日期:2019-10-18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一直来,安全生产执法检面临“两难”问题:执法检查过少,造成监管难;执法检查过多,造成生产难。近年来,台州市应急管理局率先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执法检查方式方法,提高执法检查效果,降低执法检查对企业生产影响,提升企业安全本质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1-8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52起、死亡51人,同比分别下降44.1%、41.4%,没有发生较大社会影响安全生产事故;上半年全市安全生产巡查中,共发放了包括企业在内的满意度测评表5000余份,满意率为92%。主要做法:
一、强规范,做到三个“执法”,避免多头重复执法
一是按照计划执法。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等规定,并结合全局人员、执法装备等实际,每年编制年度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并报市政府批准。2019年度该局计划安排监督检查单位188家,按照重点检查比例不少于60%的要求,计划检查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113家,一般行业企业75家。
二是分类精准执法。推行分类执法。对安全管理好的企业推行承诺制,一般企业随机检查,安全管理差的企业进行重点执法检查,提高执法精准性和实效性,在实现危化品线上监测预警、线下“靶向执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高危行业领域,坚决避免监管执法“一刀切”、“简单关停”等措施。实行分级执法。提高执法效能,乡镇重点排查、县级重点打击、市级重点督查,避免重复执法和监管缺位。在重大活动保障中落实“三不一少”(不停工、不停产、不放假、少干扰)。
三是严格“双随机”执法。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摇号、随机抽取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强化抽查工作的监管,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双随机”抽查执法更公平公正 有效防止了“任性监管”“人情监管”。
二、优方式,做到三个“结合”,融服务之中执法
一是执法检查与服务企业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妈妈式”服务理念,将执法检查与“三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在依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同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管理难题。今年来,全市共检查企业13741家次,对非法违法企业处罚797家,处罚企业占检查企业比例5.8%。帮助企业排查问题隐患35800多条,事改完成34500条,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质水平。
二是执法检查与观摩学习相结合。全力推行“3+X”参与式执法,形成了以执法人员、基层网格员和同行业参与观摩人员为基础,多方参与执法、观摩和监督,达到“以一个企业入手,规范一个行业;从一个行业入手,规范一个区域”的执法效果,既提高政府执法效率,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又提高企业查找隐患能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真正做到寓执法于服务企业之中。
三是执法检查与互联网相结合。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做到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质量。在企业推行智慧安监隐患排查系统APP,由企业安全员每天将检查情况录入APP,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管,督促企业安全隐患及时清零,目前,共有4万余家企业使用隐患排查系统APP,有效延伸安全监管触角。
三、提效果,做到三个“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一是加强外部监督。主动接受执法监督员监督。聘请行风执法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目前,共有来自不同行业的监督员20名。主动接受媒体监督。每年2-3次参与台州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直播节目,公开我们的执法理念、执法效果,执法动态。主动接受企业监督。推广使用“两卡一书”,直接接受执法对象的监督评议,直至目前,共发放“两卡一书”500多张。
二是强化标准监督。我们编制执法流程图、监督机制明示图,完善自由裁量标准。在具体执法检查过程中,制定了“三场所三企业”、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各类企业的检查清单,执法人员全部对表对标检查。编印《执法文书示例文本》,切实解决执法检查不规范的问题,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确保依法执法,对标检查。
三是执法公开监督。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裁量标准、执法进度、执法结果在网上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保障行政相对人和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同时,做好执法的“后半篇文章”,加强执法曝光,今年来,共分两批,对40家被处罚企业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起到很好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