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全面完成今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提升工作
发布日期:2019-10-25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避灾安置场所是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建设项目,在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按照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要求,镇海区今年计划新增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12处。到目前为止,我区已按照要求全面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提升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今年是区应急管理局承担防灾减灾职能的第一年,为推进避安置灾场所规范化提升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了解辖区内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情况,同时带队到各镇(街道)走访,理顺了防灾减灾职能并落实镇(街道)责任科室,有力地推进了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是合理安排,有序推进。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度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在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和要求,确定完成时间节点和建设标准。5月份,通过调查摸底,确定12处拟进行规范化建设的避灾安置场所名单并上报市局。7月份完成信息采集,按时在民生实事系统录入相关基本信息。8月份开始,区应急管理局、镇(街道)、村(社区)按照职责分工,有序开展救灾物资采购、硬件设施改造、标牌制作安装等工作。10月份,区应急管理局、镇(街道)对照规范化提升标准完成验收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录入民生实事系统。
       三是加强沟通,指导到位。一方面,结合“三服务”活动,局领导带领业务科室多次到12家避灾安置场所进行指导服务,了解规范化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同时积极与镇(街道)、区财政对接落实相应的资金,有力保障了规范化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区应急管理局主动邀请市局业务科室对规范化创建工作进行指导,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创建标准,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创建工作。目前,12处避灾安置场所均统一配置标识牌指示牌、运行管理制度、防灾减灾宣传展板,内部各功能间设置合理,场所内均配有温度调节设施、消防设施、淋浴设施等,储备有应急生活包、折叠床、洗漱用品、应急灯、方便食品等救灾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