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应急管理局“三个结合”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
发布日期:2019-10-25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的复评,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的要求,余姚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紧紧围绕减灾防灾宣传教育、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城市避难场所设置等测评标准,以“三个结合”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复评工作。
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与减灾防灾宣传相结合。在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宣传期间,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减灾、防灾宣传教育测评标准,通过余姚日报专刊、局门户网站、QQ群、微信群和手机短信平台等载体,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努力营造氛围。据统计,通过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受教育公众35万次,宣传窗图板展示1200余幅次,设置落地广告25个。从而大大提高了减灾防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也得到了广大市民对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二是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与省民生实事工程相结合。避灾安置场所在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是今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年初,该局会同各乡镇(街道)决定对32家避灾安置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提升。截止10月上旬,32家避灾安置场所均按照《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避灾安置场所内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规范》等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并把场所布置等信息上传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目前,本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232家,其中93家已完成规范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避灾安置场所的物资保障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也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复评夯实了基础。
三是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与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相结合。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在认真督促指导全市27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6个宁波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新推荐1个村申报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村(社区)申报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巩固提升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在全市树立典型样板,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本市综合减灾能力的提升,也将不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