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以“三结合三促进”提前完成三项“除险安居”类省民生实事
发布日期:2019-11-28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2019年上半年以来,秀洲区应急管理局围绕“防灾有备、减灾有方、救灾有力”目标,一边抓机构改革一边抓民生实事,全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社会化救援队伍培育、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等3项工程。随着11月下旬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项目区级验收通过,秀洲区3项“除险安居”方面的省民生实事均已在全市率先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始终做到“三结合三促进”,推动了秀洲应急事业发展。
       一是结合职责融合促进理念提升。秀洲区深刻认识到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居安思危和注重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公共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思想。区应急管理部门挂牌以后,把自然灾害防范和安全生产看成公共安全风险的一部分,提取出两者的共性,即“风险防范和应对”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过程中,从思想意识上把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三项工作整体看待,作为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具体举措,从理念上加深对应急管理部门履职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地推动工作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是结合实事工程促进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推进避灾安置点建设中,秀洲区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覆盖保障”要求,强化制度标准,完善布局规划,高标准、严要求开展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统一采购物资、统一制作台账、统一标示标牌和统一安装。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项目中,对小区的消防车道、消防给水、安全疏散、灭火器设置、电动车管理、微型消防站、特殊场所、日常管理等八个项目明确了建设标准和要求。社会化救援力量建设中,对救援队伍的办公、训练、教育、培训场所,救援物资配备,队伍成员构成和基本条件都明确了具体要求。民生实事的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是项目本身的规范化需要,另一方面更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为促进应急管理事业的整体规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结合民生项目促进基层基础建设。在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正值基层机构改革前后,区民政部门减灾救灾职能转移,消防机构改革未到位,同时,镇、街道机构改革未全部完成,造成上下机构不统一不一致。秀洲应急管理部门克服种种困难,厘清工作任务,梳理权责边界,全力指导基层高质量推进工作。9月底完成30家避灾安置场所的规范化建设,9月28日挂牌成立秀洲区首支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怡恩救援队,11月20日至21日,全区5个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工程通过区级验收。在推进民生实事过程中,真正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实现队伍得到锻炼,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得到巩固。
       ■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
       避灾安置场所是在灾害来临时为群众提供庇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是整个减灾救灾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硬件保障。秀洲区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覆盖保障”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开展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同时,按照项目化、清单式管理要求,形成了日常跟踪、定期汇总、办结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采购物资、统一制作台账、统一标示标牌和统一安装。2019年9月底前提前完成30个安置避灾场所建设,并先后通过了区级、市级和全省交叉检查。
       ■社会化救援队伍培育
       按照省厅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援救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秀洲区加大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组建并于9月28日挂牌成立了秀洲区首支社会化救援力量——怡恩救援队。目前有队员40余名,主要由医护人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擅长医护救助和水上救援。秀洲区为救援队落实了420平方米集办公、训练、教育、培训、救援物资场地为一体的场所。怡恩救援队的成立,为秀洲区应急救援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秀洲区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增添了新的模式,在秀洲区的应急救援中崭露头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
       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是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是小区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秀洲区将香榭水岸、中山花园、华新花园、龙盛右岸名邸和富园小区共计5个小区列入改造计划。对照《全省老旧小区整治指导标准》,对老旧小区的消防车道、消防给水、安全疏散、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微型消防站建设和日常检查管理等作为改造重点。在推进消防基础设施提升过程中,秀洲区为进一步强化消防站有关人员的消防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于10月31日组织新城街道、高照街道老旧小区微型消防站20余名队员,在香榭水岸小区开展了微型消防站拉动演练。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形成督查机制重点跟进、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意识等举措,秀洲区于11月中下旬提前完成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于11月20-21日对该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区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