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区块链”式应急宣教实现“有形框架”到“有效覆盖”
发布日期:2019-11-0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龙游县应急管理局将共享共识、有效去中心、安全程度高的“区块链”技术嵌入应急宣传教育,盘活“共享学堂”,糅合“自助社区”,开设“学分银行”,打通教育学习资源壁垒,渗透散点化教育学习,架构安全学信管理体系,实现应急宣教从“有形框架”到“有效覆盖”。
一、盘活“共享学堂”,打通资源壁垒。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有效整合优质教育学习资源,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互联网+学习”思维,构建应急宣教“微信群+APP”优享平台,依托安全教育学习“自组织”运行模式,传播与分享各类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知识讲座、直播课程、典型案例、课件、微课以及外部资源,实现区域优质资源的汇聚、共享与互动,打通了知识间的壁垒,发挥“乘”数效应,织就一张创新共享应急宣传教育的网。目前,建立应急宣教微信工作群1个,成员涵盖工贸企业主及安全管理人员500余人,由专人适时发布各类教育学习资源80余个;引导全县工贸企业自行组建安全工作群120余个,在群员工3560余人,形成应急宣教工作群为总支,自建群为分支的“自组织”运行模式。组织企业开展“微学堂”学习,利用业余“微”时间,学习链工宝、安你会手机端APP学习模块及课程,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糅合“自助社区”,渗透散点教育。构建去中心化自助学习平台,优化供给端,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建立“1+2+Z”模式的“自助社区”,“1”即政策法规科更新动态,定期发布各类安全教育学习资源;“2”即纳入安全教育区块的“企业主+安全员”自助发布学习资源,参与谋划安全教育学教案及打分评论;“Z”即自助点单,学员自主选择课程及授课教师,由培训机构统一安排授课。该模式打破学习与工作界限,正规与非正规之间的壁垒,时间上灵活,空间上多变,有效利用“微”时间、各种场所、各种形式,满足员工学习需求,有利于应急宣教持续高效。
三、开设“学分银行”,构建学信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中“时间戳”的加印,探索实施安全教育“上链工程”,启动企业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电工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学分制管理,结合即将推出的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使安全信用体系更完善。龙游县应急管理局安排专人负责,按照一个统一的安全账号,对学员设置安全学籍,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并纳入安全教育区块“职业能力链”管理。学员在区块内所存学分按照相应的规则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申请相应的安全教育资格证书。该“职业能力链”管理,便于应急管理局掌握县域安全教育情况,也便于企业招聘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有效避免招聘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