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五大举措强力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发布日期:2019-12-1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平阳县通过五大措施切实强化对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监管,补齐小微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和处置等短板,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一是突出重点,高压推进。督促各乡镇、部门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和所管行业所有小微企业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做好“燃烧爆炸”“中毒窒息”“失稳坍塌”“高处跌坠”等事故防范工作,对使用危化品、涉燃爆粉尘、喷涂作业、有限空间等重点区域开展重点检查;各乡镇取消休假,根据全县行业特点,重点对皮革、印刷、电镀、家具、机械加工等企业行业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地检查,特别是针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着重检查,做到不走过场,务求实效、高压推进。
二是细化网络,摸清底数。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分县、乡、社区、村四级逐村逐企进行排摸,已录入更新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企业6313家次,录入浙江省危化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企业数310家。同时,县应急管理局基础科分组对危化品使用单位自查录入工作开展督查,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第一时间研究分析,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跟踪检查,有力推进工作开展。各乡镇危化品使用单位实行“一企一档”和动态核查,深入贯彻“十个一律”整改标准,已排查危化品使用单位380家次,发现隐患434处,责令限期整改82家,责令停产3家。目前,全县已累计检查企业9029家次,发现隐患11169处,整改9365处,确保不留监管盲区,杜绝出现“漏网之鱼”。
三是严格闭环,注重实效。检查队伍有行业部门、技术专家、基层应急机构等各方参与,对发现的问题,即时即改,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盯死看牢,对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依法实施停产整顿、取缔关闭,甚至行政拘留。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中介力量,聚焦弱点难点,综合施策,及时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严格闭环管理;截至目前,中介机构参与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检查500余人次,为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事故防控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自治管理,助力整改。积极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在全县8个工业镇大力推广小微园区安全生产自治管理新模式,通过小微园安委会成员带领业主自查互查,监管部门带专家进企业“把脉问诊”全县各部门联合开展小微园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检查等手段,在小微园内扎实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开展了排除整改,督促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各小微园已累计检查企业800余家次,排除事故隐患1500余处。
五是强化宣教,做到“全覆盖”。制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宣传专项行动方案,突出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开展培训指导,切实强化小微企业整治的浓厚氛围。一方面以乡镇为单位,特邀王正宗、朱海军、杨代奇等市级专家以风险排查和事故预防控制等为内容培训教育,切实增强企业自身隐患自查自改能力,实现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员培训覆盖率100%。如鳌江镇召开社区、村居安全生产培训会,水头镇开展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会,南雁镇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生产培训咨询活动等。另一方面,平阳县应急管理局培训中心、基础科将涉粉尘、涉爆企业、易燃易爆危化品使用企业、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单位、液氨企业作为重点培训,开展分级分批次分区域培训。如在滨海、水头、鳌江等镇开展工贸企业检查、企业自查互查等内容的培训活动。目前,已组织从业人员安全培训95367人次。
下步,要全面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数据库与防控档案。严格按整治标准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危化品使用单位“十个一律”整治措施。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管理机制建设,在提高创建数量的同时,注重创建质量和创建实效,加强动态管理。结合智慧园区建设,推广并提升小微园区安全生产自治管理新模式,改善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此外,强化专项整治行动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整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