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先行先试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
发布日期:2019-12-19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2019年初,上虞区委区政府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提出上虞应急救援体系2.0版——即构建全区“1+6+X”应急救援体系(即1个应急联动指挥中心、6个片区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X个基层应急救援网格),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先行先试建设“标准规范、多级联动、高效运行”的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以下简称“指挥平台”),实现风险防控、应急救援、决策指挥、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一、立足高效,先行先试抓建设
       一是找准定位。在“1+6+X”应急救援体系总体框架内,指挥平台重点实现数据归集、应急值守、预测预警、智慧应急、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调度、灾情统计、应急评估、新闻发布等十大功能定位,为区委区政府指挥处置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提供平台支撑。
       二是落地建设。项目总投资835万元,今年4月正式启动,其中指挥场所建设投资245万元,建筑面积896平方米,突出指挥会商、应急值守、领导值班、媒体保障、专班办公、技术保障等六大功能空间;指挥平台投资590万元,配置1.58mm小间距LED大屏显示、专业级拾音扩声、集控切换、可视化调度等系统和应急通讯网络,今年7月主汛期前已建成投用。
       三是实战运行。今年台汛期,尤其是8月份防御第9号“利奇马”台风中,指挥平台真正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指挥调度和信息共享,为区委区政府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项目建成后,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余姚市、象山县、舟山普陀区、庆元县等兄弟县市先后来虞学习取经。
       二、突出实效,统筹资源建平台
       一是保障应急通信。建设政务外网,架设移动、电信两个网络终端,配置1个短信平台、双WIFI网络覆盖、5条电话专线、10条VPN光缆专线,保障指挥平台政务服务、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需要。配备4台卫星通讯电话,保障重大灾害中电力、通讯中断状态下应急指挥通讯。
       二是开发指挥系统。开发基于B/S应用模式和SOA架构的上虞区应急联动指挥系统,采用数据层、业务层、表现层三层模式,设置数据资源和交互共享、防汛防台防旱指挥调度、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处置等场景模块,实现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接口标准、统一安全保障。
       三是打通会商瓶颈。安装视联网、防汛专网、政务外网终端,实现视联网、防汛专网、政务外网等“三网”互联互通视频会商。增配视联网组网终端,打通省市纵向组网和部门乡镇横向组网不能同步在线的瓶颈,实现视频会商全覆盖。
       四是做强决策支撑。利用通讯专线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警务视频云”、“智能天眼报警”、“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监管系统”等业务应用子系统集成,实现多业务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
       三、综合管控,不折不扣保安全
       一是对企业安全实行全天候全过程监管。利用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监管子系统,指挥平台对杭州湾经开区内100多家化工企业安全指标、视频监控、重点点位监测等数据进行后台系统建模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危化品企业生产实行全天候监管预警。利用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子系统,指挥平台可全面掌握进出上虞区的危运企业信息,实时监控定位车辆轨迹,对各类违章信息实行自动化管控预警,实现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实行全过程监管。利用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子系统,指挥平台已对全区工业商贸、民政、政法、城建、社会事务、民宗、出租房等7大行业31类场所20个乡镇街道11513家企业单位消防安全风险实行常态化管控,并实行“三色预警”管理。
       二是对自然灾害实行立体式可视化监测。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子系统,指挥平台可对台风、梅雨等灾害性天气进行24小时预测预警,发挥预警信息“前沿哨所”作用。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子系统,可对全区54个小型水库水位和162个点位水雨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对区内海塘、江堤实行可视化巡检人员转移,发挥防汛防台“主平台”作用。利用智能天眼报警子系统,依托47只高位监控,可对全区森林火情、火灾进行实时监控,并实行点对点预警,确保森林火情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