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四个下功夫” 切实提升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水平
发布日期:2019-12-25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2019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减灾救灾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做好减灾救灾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在完善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根据《关于扎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协调开展了汛期防洪、“利奇马”“米娜”等台风的应急减灾救灾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减灾救灾工作,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下发信息报送方案,签署联动合作协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区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了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在开展减灾救灾教育活动上下功夫。参加杭州市2019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和市局组织的森林扑救、城市消防应急救援培训,深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通过编印减灾科普宣传单、制作《公共安全应急手册》、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展示防灾减灾知识图板、组织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在全区普及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日常减灾工作,提升了该区综合减灾能力。
三是在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工作上下功夫。对该区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专项督查,共检查避难场所80个,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标准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落实专人维护,做好维护记录,统一各类台账,明确检查制度,确保应急避难所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应急时能发挥作用。创建了瓜沥镇初级中学避难场所等10个标准化避难场所。
四是在落实减灾救灾联动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工作预案和操作规程,积极培育社会化救援力量,目前我区民政注册队伍7支,今年已完成培育省级救援队伍1支(金立浦),其余6支社会救援队伍进行了救援装备配置优化,建立了信息联动微信群。区应急管理局与区商贸局、民政局等部门联动,逐步健全我区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并完善区级防汛物资调度应急预案,健全完善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事故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在萧山区域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完成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湖金融小镇、空港小镇等部门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