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嘉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发布日期:2019-02-22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市海事系统秉持“航行安全、水域清洁,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聚焦实业、真抓实干,全年保障船舶进出港519420艘次、货物吞吐量 1.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20.39万标箱、危险品吞吐量 166.7万吨,确保246.56万人次安全出行;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全年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6起,死亡3人,沉船9艘,直接经济损失120.55万元。同比事故件数下降16.3%,死亡人数增加2人,沉船艘数增加3艘,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2%,事故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市考核范围以内,未发生水运在建工程安全事故。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各县(市、区)相序建立内河水上搜救机构、机制;开展对全市2326艘农用船舶编号造册和船名牌发放工作,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农(林)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进一步巩固水上交通三级管理网络。制定出台了《嘉兴市水上交通事故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办法》,系统梳理安全风险隐患点,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降低行业风险隐患发生概率。
二是安全源头管理持续加强。全面推广内河普通货船“多证联办”等改革措施,简化登记办理条件,提高船舶登记质量和效率。深化内河船员管理改革,完成了全省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最低安全配员实施要求的编制工作;指导我市内河船员培训机构开展内河船员培训资质核验工作,并顺利通过了部海事局质量体系审核,进一步拓展培训机构内河船员培训项目,提高内河船员培训质量。
三是安全预防预控更加有力。坚持问题向导,扎实开展中小型船舶安全管理、“打非治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检查企业(船舶)1.24万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717项。围绕“平安港航”创建,广泛宣传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常识,突出加强对危险品运输、景区客运从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是现场安全监管更加精准。加强船舶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督检查,推进落实船舶开航前自查,推广使用“海事通”移动终端开展到港船舶信息数据的采集校核,累计完成船舶数据采集5303艘,居全省第一。深化公安(水警)、毗邻海事机构水上联合执法机制,连续5 年确保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水上交通“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圆满完成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水上安保任务,累计实施入沪船舶专项安全检查2745艘,完成船舶信息报告8348艘次,船员信息报告7668人次,分别占全省专项检查总量的60.1%、66.7%和49.5%。
五是船舶水污染防治成效彰显。各县(市、区)全部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航区船舶生活垃圾、船舶油污水实现接收处置的闭环监管,全年累计回收船舶污染物 468.37吨,其中油污水316.7吨。牵头推动本港籍100-400总吨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改造,累计完成船舶改造416艘,为年度计划的180.87%。严格落实船舶排放控制区监管,委托第三方实施船舶燃油含硫量检测,取样送检船舶162艘次,并对其中的36艘检测不达标船舶实施了跟踪检测,督促其使用符合要求的燃油。建立内河通航水域船用燃油质量联合监管机制,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了船用燃油质量的监督检查。
六是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内河船舶应急能力规划项目建设,制定印发了《嘉兴市内河水域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填补了嘉兴市内河水域突发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方面的空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本级完成内河危化救助和社会打捞救助力量专项资金补助,全市引入禾城工程打捞队等8家社会力量参与水上应急抢险、危险品救助等水上公共服务项目。依托基层港航管理检查站建成水上应急物资设备库30个,并统一了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完善调拨使用制度。
七是服务发展担当有为。针对南湖景区游客量剧增,组建嘉兴港航红船服务队,开展景区游客上下船安全引导、游船船员定期培训、游船检修查验等多项服务,特别是“七一”游客高峰期间义务到景区码头维护秩序,展现了红船交通铁军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涉水重点工程提供安全保障。优化施工期水上交通组织方案,采取封航、禁航等措施,管制船舶交通流量,有效避免和减少水工作业对通航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