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全面打响消防安全六大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9-03-0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巩固和深化消防安全治理成果,扎实推进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动攻坚之年有效开展,全面实现消防安全形势根本好转,临海市全面打响消防安全六大攻坚战。
  一是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链攻坚战。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链。健全各级党政领导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通过市委常委会或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形式定期听取消安委工作汇报,研究推动消防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联系点或分管线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建强消安委办常态运行机制,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司令部的作用。健全政府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每季度研判分析本行业领域消防安全形势,出台落实消防安全治理方案;根据社会单位类别、规模等制定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推动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依法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严格审核,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行业消防监管和指导职责。健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类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和“六加一”措施,强化社会单位延伸员工住宿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督促火灾高危单位建立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运用先进技防物防手段,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每年开展消防安全评估;落实高层建筑消防经理人和“楼长”制,实行社会单位火灾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机制;推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分级管理,将各类主体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内容,纳入失信惩戒管理;完成各类业主消防法律法规授课,推动各类主体消防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
  二是筑牢基层末端共治体系攻坚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基层现有资源,发动各类力量共同参与消防安全工作,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治理格局。加强镇(街道)消防安全治理,每年与村(居)、各类主体逐一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整合现有安监中队、消防工作站等力量,小城市试点镇、省市级中心镇和主城区街道办事处在机构限额内单独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并依据镇经济发展和规模配齐配强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完善检查督改、隐患消除等闭环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职能,加大对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及电动自行车等场所、领域的执法打击力度;明确镇(街道)派驻村居一线干部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将消防安全纳入驻村干部绩效考核范围。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消防安全纳入综治“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管理范围,切实提高一线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能力。实施省市消防安全重点镇街治理,实行火警、火灾每月通报排名,常态督办火警、火灾和亡人量突出的重点镇(街道),逐一帮助分析火灾形势和提出治理“处方”、整改措施。省、市消防安全重点镇(街道)深化健全消防安全常态监管组织,落实各项保障,完善工作制度,建强基础设施,强化日常管理,抓好宣传培训,组织做好群众性消防工作,提高火灾设防等级。督促其他镇(街道)落实消防工作职责、改进消防安全工作。各镇(街道)以火灾隐患突出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待拆迁区域为重点,加强日常巡防、隐患督改、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准备。11月底前,完成消防安全重点镇(街道)的综合治理任务,完成43个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任务,镇(街道)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行消防安全群防群治措施,发挥村(居)“两委”带头模范作用,成立协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消防安全联防自治公约》等制度,明确自律管理规定和违约处理办法,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互查。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以“两代表一委员”和有社会威望的人士为主体的消防监督员队伍,通过对其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业务培训,引导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消防安全工作;将消防安全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范围,提高村民自防自救、互防互救能力;督促辖区村级生产经营场所、小微企业、“九小”场所等业主落实常态隐患排查。以每千人为单位建立“夜巡、打更”队伍,提醒群众做好防火措施。
  三是全域深化五大领域火患治理攻坚战。继续深化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生产企业等五大领域消防安全隐患,实行全域治理、挂图作战;精准施策、对账销号;督查通报、闭环管理。深化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按照“四色管理”模式,利用“房管通”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重点治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与其他区域“硬隔离”及明火厨房防火分隔反弹回潮等现象;高压打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紧盯红色出租房和10人以上群租房,确保整改率100%。加快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对已完成整改和新建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纳入常态化消防管理范围;对未完成整改的高层建筑,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列出隐患清单,挂图作战,精准施策、限时销号;对整改难度大的高层建筑提请政府挂牌督办。12月底前,实现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完好率、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率均达100%,高层居住建筑“两率”均达90%。推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将消防安全职责纳入本单位职责范围,将消防安全内容融入行业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应急预案、教育培训,纳入日常管理、检查督办、考核评比等环节。对本行业系统社会单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统一本行业消防安全治理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推广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公众聚集场所开展疏散通道畅通和消防设施提升工程。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做好人员培训、消防演练等工作,督促其落实火灾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机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执法打击力度,推动人员密集场所有效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强化“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发动镇(街道)组织力量深化排查登记“九小”场所,强化全域治理,防止生产、经营、储存区与住宿区“硬隔离”措施反弹回潮,严禁“九小”场所使用煤气罐和阁楼内违规住人;排摸确定“九小”场所区域性挂牌集中督办,6月底前,实现“九小”场所底数“清底”100%;12月底前,实现生产、经营、储存区与住宿区“硬隔离”措施100%。加强生产企业消防安全整治,持续加大影响消防安全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排摸村留地企业违章建筑和消防车道堵塞、防火间距占用、消防设施不齐等违法行为,加快整治力度;督促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消防培训和逃生演练等,规范关键岗位人员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加大电、气焊等领域重点人员持证上岗和按级审批动火制度;加大对烘箱设备、热处理工艺及电镀企业等环节、领域的规范管理。12月底前,全市80%以上企业达到消防安全一级标准。
  四是提档升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攻坚战。进一步规范消防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消防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临海市域消防专项规划、各镇消防专项(专篇)规划,按时间节点推动落实。专题研究落实《临海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城乡消防专(专篇)项规的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制定2019-2020年度消防规划实施计划,倒排进度,全力推动规划实施。改善消防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市政消火栓和天然水源消防取水口建设和管理工作,12月底前,全市千人以上行政村建立消防取水口并设置统一标识,全市新建市政消火栓不少于100只;加强市政消火栓维护保养和编号登记造册工作。强化智能充电桩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维护管理机制,确保设施完好率100%。加强智慧消防建设,抓好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一张图”实战指挥平台、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等“五大项目”建设;12月底前,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公众聚集场所智慧用电系统安装率达70%,“空巢老人”和分散养老特困人员等特殊人群住所智能预警系统安装率达100%,确保建成不少于100个集中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点。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12月底前,全市完成不少于70%一、二级(包括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提档达标,全市所有功能园区按标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按照“村村建有志愿消防队”的原则,12月底前,建强建广村级消防队伍,实现村级队伍规范运行;结合各类场所实际,规上企业和大型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其他社会单位有条件的按标准建立志愿消防队伍,条件不具备的按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
  五是实现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攻坚战。进一步深化每月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拓展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体,打造各种特色平台和载体,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持续深化一月一主题宣教活动,根据季节性火灾特点,持续深化每月5号全市消防安全宣传日活动,每月制发活动实施方案,组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造大声势,着力规范统一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三提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疏散畅通标识等,推进各地沿街银行网点、通讯网点、商业购物点、娱乐场所等LED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消防宣传标语、公益广告、视频短片,切实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火灾逃生自救能力,营造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浓厚氛围。强力推进七类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机关干部、村(居)消防工作负责人、网格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出租房房东等七类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补齐民众消防安全知识知晓率不高、意识不强、技能欠缺等短板,确保全市火灾形势平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宣传教育体验场所提档升级和常态化运行,结合现有消防宣传教育体验场所建设情况,制定2019年度消防宣传教育体验场所提档升级方案,创新消防宣传内容,拓展增强互动体验功能,建设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消防宣传教育体验场所。建立日常开放和管理机制,落实人员维护保养和现场讲解操作,保证场馆的常态化运行,逐村、逐行业开展体验式培训,切实为公众参与消防安全学习培训提供便利。
  六是提质灭火救援应急能力攻坚战。坚持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消防队伍,对标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全面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推进队伍转型升级,打造综合应急救援主力军。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救援理念,优化执勤训练模式,构建实战化练兵体系,持续推进涵盖消防救援站、专职队、村居志愿队、微型站等救援力量训练工作,逐步形成全覆盖、一体化的练兵体系。做强全勤指挥部“1+2+2”遂行指挥团组模式,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实施灾情等级精准调度,打造调度指挥“最强大脑”。建立应急响应统筹协调机制,常态化做好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准备,提高快速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构建全域战勤保障体系,实现全域全天候救援需求。坚持自我保障为主、社会联勤保障为辅的战勤保障模式,构建全天候、海陆空、长短途、智能化的战勤保障储运体系,储备各类综合保障物资,建立覆盖全域快速高效的战勤联动机制。优化应急通信保障,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人员配备,配备侦查无人机;优化灾害事故应急通信响应机制,继续推进实战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通信指挥体系,推进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危化品、测绘、交通、气象、水利等信息共享。构建社会化救援联动机制,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纳入城市“119”调度指挥体系同步建设,实现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的一键式调度,制定完善指挥调度方案,实现市与镇(街道)、村(居)社区的分级指挥调度。统筹推进民间救援组织建设,制定出台联勤补偿措施,健全联勤联训保障机制。规范执勤训练秩序,建设火灾防控力量体系的地方队。推进城市政府单编队建设,逐步实现1个消防救援中队辐射3~5个政府单编队或专职队、多个微型站,构建覆盖城乡的“1+X”战斗群组。依托消防救援大队开展镇(街道)消防队员跟班轮训,依托消防救援大队、镇(街道)消防专职队对村(居)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开展业务培训。每季度组织镇(街道)消防专职队、村(居)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开展1次联合演练;每季度对镇(街道)消防专职队、村(居)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全部拉动检查一遍并做好记录,及时通报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