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积极调整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与企业达成共赢
发布日期:2019-05-10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宁海县采取政策扶持激“活力”的策略,建立隐患排查“服务外包”激励机制,从单一经费激励向深化政策扶持转变,着力创建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以便降低了企业外包费用支出,实现了机构保本微利,小微企业 “低投入,高效能”的“共赢”模式,并结合实际,调整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
  一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主体责任。停止政府采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服务外包项目,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自改。对自行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有难度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需求的企业,加大社会化服务资源的供给力度,监测平台依据考评机制,动态调整各中介机构的排名,目前平台上有21家安全服务机构可供选择,有需求的企业可从中择优自行委托中介机构开展。
  二是推行安全生产管理社会协管模式。由政府与入驻安全生产监测平台且服务信用良好的安全服务机构签订合同,从机构中优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受委托协助参与相关专项检查、安全宣教等工作,所涉费用以政府采购的形式结算。对入围的服务专员根据工作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每年调整一次,综合评估后位列后20%的淘汰,取消进入下一年的入围资格。通过安全生产监测平台实施对机构与人员的双入围机制,目前已有21家机构入围,专业队伍267人次,其中包含国家级安全监察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风险评估师、安全标准化咨询师等。
  三是拓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范畴。首先,从之前的小微企业隐患排查服务为主向多方位安全服务拓展,提升服务内涵,将网络教育培训和安全风险辨识纳入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范畴,尝试线上教育及区域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截止2019年4月底,开展各类线上安全教育1047场次,并且已有147家企业已采购并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服务。同时全县18个乡镇街道尝试开展风险辨识与管控,并均已完成试点工作的现场环节,下一阶段将形成具体风险清单以及落实管控措施等,致力于建立“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其次,社会化服务行业从之前单一的工贸企业延展至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港口航运等,已累计开展服务10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