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这是清人陈秉元笔下描绘的石浦渔港古城。但因多番扩建和改建,古城建筑整体布局不合理,且耐火等级低下,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损失多、影响大。为此,象山县消防救援大队从设施建设、排查整治、演练宣教等多方面为古城消防安全工作添砖加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抓实情重建设。石浦渔港古城建成已有600多年历史,其中,古城保留最完整的中街,短短250米的街区布列了100余号商铺。古城的建筑80%是木结构,区域布局复杂,防火间距不足,一旦着火容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火烧连营之势。针对古城的实际情况,大队联合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安全隐患,对电气线路进行穿管和集中管理,杜绝乱拉乱接等现象,并在显眼位置增配灭火器、水带等器材;对道路、弄道所设置的车辆行驶路障和违章建筑、构件及时拆除,以保障消防供水;对古城现有的消火栓、地下水源管网进行维护保养、水压检测,在水压能达到正常标准的现有管网上增设消火栓。
二、抓排查重整治。大队积极协调镇政府、派出所及管委会等多部门参与,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古城消防安全进行逐片、逐路(弄)、逐户的排查,重点对安全出口、电气线路、违章搭建、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排摸出的问题,能当场整改的必须整改;因历史原因暂时无法整改的,要逐一制定对策,确保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设多处室外消火栓及配套管网,对10户以上连片连户的民房及出租房集居点配备公共灭火器。同时,严格落实巡查制度,义务消防队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进行“点对点”看守,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游人较多,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和提醒提示工作。
三、抓演练重宣教。大队以古城为重点,加强“六熟悉”工作,开展实地、实战、实装演练,并指导古城微型消防站开展灭火应急预案的完善,充分发挥其先期控火作用。古城内的居民和经营者,生产、生活用火随意,大多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大队宣传人员走街串巷,消防知识送上门;张贴悬挂消防标识、利用景区服务系统、LED显示屏播放消防安全知识,提醒游客进入景区注意消防安全;发动消防宣传志愿者深入古城景区各场所及居民家庭,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消防知识。大队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及演练,指导居民了解灭火器、水枪及水带等消防器材的性能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并设立了消防联络点,供居民了解和学习日常消防知识,最大限度地延续古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