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三大智慧”全面构建全域智慧监管网络
发布日期:2019-05-31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杭州市西湖区一直秉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引领安全发展,发挥社会化服务专业技术优势,依托智慧安全管家APP、城市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应急管理服务站三大主干,全面构建全域智慧监管网络,重塑辖区安全生产监管新面貌。
一、隐患排查里的智慧——智慧安全管家APP
西湖区实体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超过24000家,而安全生产领域正式在编的行政执法人员不足20人,行政执法部门有限的人员力量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为化解不堪重负的监管压力,西湖区委托专业机构量身打造的安全生产智慧安全管家APP。在首次排查中,生产经营单位配备(张贴)识别二维码。检查人员在日后检查时通过扫取单位识别二维码,知晓该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单位类别相对应的检查内容。这些检查内容由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并以清单式呈现,方便检查人员对照并输入检查结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平台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免去了纸质检查文书的繁琐。此外,智慧安全管家APP还有一系列配套辅助功能,如复查提醒功能,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的,到期前APP会自动提醒检查人员及时复查。
二、风险预警里的智慧——城市安全综合监管平台
近年来,各类因电气线路老化引发的火灾事故和燃气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屡见不鲜。为此,西湖区在大范围推进安装“烟感、电感、气感”等感应报警装置的同时,建立城市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将感应端和处置端有机串联,通过防早灭小,在隐患演变成事故之前提早介入干预,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如感应报警装置一旦发现冒烟、电线短路、气体泄漏等险情,就会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至平台,经平台确认警情等级,然后启动响应机制。同时,电感、气(压力)感类装置监测到的数据会实时反馈汇总至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判断电气线路、压力容器等运行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提醒业主单位及时更换相关元器件或调整作业,避免隐患产生,降低安全风险。截至2019年一季度,西湖区累积安装各类感应报警装置已超过2万套,覆盖到商业综合体、沿街商铺、出租房、工业企业等各重点部位并继续向全覆盖延伸推进。自平台开通以来,共接报预警1.37万次,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320起,凡是安装感应报警装置并与平台联动的生产经营单位至再无亡人安全事故发生。
三、应急处置里的智慧——应急管理服务站
过去,应急处置主要依靠消防救援部门,但偏远地区、城中村、老旧小区等道路狭窄拥堵的部位,于大型消防车辆通行更加不便和耗时长久,错失了救援黄金时间。为此,应急管理服务站的出现有效填补了之间的时间空档,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小微应急处置耗费宝贵的消防救援力量。应急管理服务站在设置上,中心城区约方圆2-3公里1个,偏远地区约方圆3-5公里1个,每个站点都设有值班室、装备室、休息室,配备5-7人,人员主要以专门聘用的退役消防员为主,系统培训,定期演练,待遇从优,队伍稳定。在硬件配备上,每个站点都配有微型消防车、电动自行车、通讯设备、破拆工具、照明灯具、安全帽、消防服、救援绳、防烟防毒面具等专业器具,值班室内设置电子显示屏,与城市安全综合监管系统联网,和持有智慧安全管家APP的安管员保持线上联通,实时监测管区内安全风险动态,24小时待命出动。截至目前,西湖区已在西溪街道、文新街道、转塘街道、三墩镇等4个镇街开展试点,计划在年底前,建站达到30个,实现11个镇街全域覆盖,每个站点平均投入80-100万元,先期预算投入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