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一二三五”工作法扎实做好防汛工作
发布日期:2019-06-2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常山县紧紧围绕“一二三五”工作法,完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突出防汛工作防御重点、抓好防汛关键环节,以群测群防做好2019年度防汛工作。
       一、围绕一个工作目标
       常山县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科学预报、系统预防、避险管控、精准减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防御,确保小型水库及重要山塘不垮坝,在防御标准内重要江堤不决口、不发生防汛责任死亡人员事故,确保安全及时供水,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洪旱灾害损失。
       二、完善二大防汛体系
       一是强化防汛责任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14个乡镇(街道)及长风水利工程、天马电站完善充实了防汛领导小组,建立了防汛值班制度。公布了87座水库责任人、227座山塘责任人、所有行政村(社区)基层防汛责任人。全面落实了273名乡镇级、1231名村级基层防汛责任人,全部录入至浙江省防汛防台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做到防汛工作事事责任明确,件件责任到人。按照基层防汛体系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各类责任人的职责,189个村(社区)均有明确的防汛组织结构。
       二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小流域监测预警系统,在14个乡镇、街道进行常态化运用,增强基层一线及时掌握水雨情信息的能力。在3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和常山港沿岸重要河道断面设置防汛视频监视系统,建立62处遍及全县小流域、重要水库的水雨情监测体系,确保实时掌握县境内水雨情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对没有雨量水位观测设施的53座水库,已经全部安装简易雨量筒和水位观测尺。在传统预警方式上,每个村均配发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简易预警设施设备。县、乡级监测预警平台运行正常。预警指标设置及预警短信发送正常,今年已经发出预警信息1.33万条。
       三、突出三项防御重点
       一是抓好常山港应对流域性洪水安全。实时研判,根据常山港水情及时调度长风闸坝开闸泄洪,本年度已经开闸6次。县林水局及时调度长风水利枢纽工程开闸泄洪,并及时向沿线7个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通知预警,确保防汛安全。充分发挥库区内设置的水文遥测站点和视频监控点作用,严格督促常山长风水电分公司按照控运计划运行。
       二是抓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安全。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作用,实时监控全县水雨情。一旦降雨超过30毫米,立即短信通知到相关人员。该系统已经成为县应急局、县林水局共同使用的防汛综合预警平台。在小流域防洪工作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基层防汛体系作用。全县已经,按照“网格化、清单式”管理和“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要求,汛期加大巡查力度,加强监测预警,在临灾前危险区域人员可就近转移至201处避灾安置场所的任何一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全面落实水库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及时处理工程隐患。落实水库巡查汛期一日一查、一月一督查,把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在日常管理中严格实行“病库限蓄、险库放空”,严格执行水库(水电站)控运计划。县林水局根据气象预警预报和水库调蓄要求,超前研判,提前调控,按照调度方案做好预泄预排,超汛限水位水库及时降低到汛限水位以下。本年度调度狮子口水库开闸预泄1次,累计下泄390万方水量,确保了工程运行安全。
       四、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健全规范应急预案。全面梳理、认真总结历次防汛抗旱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修编完成《常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组织对14个乡镇级、188个村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按照图表化格式全面修编。6月中旬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通过演练有效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实战检验指挥体系、动员机制、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二是健全规范宣传培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防灾机制,积极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汛防台抗旱、依法转移避险和抢险救灾。发放2000册《常山县基层防汛工作手册》,让新上任的责任人尽快熟悉防汛工作、掌握防汛知识、更好地应对洪涝台灾害;同时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气象局、人武部、县林水局已经举办4期600人次基层防汛知识培训,培训对象包括14个乡镇防汛指挥部成员及防汛网格责任人、188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成员、应急连民兵、水库山塘巡查员、小流域预警员等。
       三是健全规范运行保障。对全县188个村(社区)防汛制度、防汛组织结构图、防汛防台形势图均已组织进行更新,在188个村(社区)配备防汛专用柜就近储备防汛物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2019年度自然灾害公众保险。防汛备汛措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县全面赢得防灾减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防汛防台信息管理系统,“常山县防汛综合预警管理平台”,包含山洪灾害预警、基层防汛、洪水风险图等模块,已经成为常山县防汛工作的首要信息平台,已经接入县大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钉钉、微信、短信等途径,雨情、水情预警信息及时传达至各级防汛责任人。县级防汛物资储备充足,物资仓库新补充储备编织布3000平方米、桩木5立方米、钢丝网兜200只、手提强光灯30只,并签订了大型机械服务协议和物资储备临时调用协议,确保紧急时调用。一旦出现突发险情灾情,及时组织抢险队伍、物资,积极进行有效处置。
       四是构建专常结合应急救援队伍。狠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突出综合应急救援职能、第一时间处置能力建设和社会应急能力建设;落实以人武部民兵水上应急救援分队40名民兵为拳头的突击抢险救援力量;以消防救援专业队伍19名队员为主体的骨干应急救援力量;以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36名队员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的补充应急救援力量。构建资源有效整合、职责有序衔接、功能有机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大力提升预防预控、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能力。
       五是健全规范检查督查。及时部署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周密排查。全面检查14个乡镇(街道)和188个村(社区)基层防汛工作,检查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设施、住建工程等共502处,其中:水库87座,万方以上山塘227座,径流电站长风电站、天马电站等并网电站2处,防洪堤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80处、交通设施33处、住建工程和设施61处。检查出隐患点63处。县应急局、县林水局组织专项检查组,分赴14个乡镇(街道),开展复查工作,同时检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情况。尤其是常山县滨江一期人行景观桥工程施工便桥(钢栈桥)横亘于常山港(天马电站上游300米处),阻水严重,经多方努力,滨江一期人行景观桥工程施工便桥(钢栈桥)拆除工作已经于主汛期前完成,消除了常山港最大的行洪隐患,确保城区防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