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顺利通过防汛首考
发布日期:2019-07-1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7月12日,慈溪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3日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今年慈溪市入梅以来的第六轮较强降雨。面对来势汹汹的强降雨,慈溪市应急管理局迅速集结,进入临战状态,顺利通过了机构改革后首次较大汛情的考验。
一是提早谋划部署,构建防汛工作新体制。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后,防汛职责、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都发生变化,构建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防汛工作新体制刻不容缓。汛期来临前,慈溪市早谋划、早研判、早部署,落实防汛工作领导责任,重新调整了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并明确常务副市长为总指挥,分管农业、水利的副市长为常务副指挥;落实防汛工作属地责任,把基层防汛防台抗旱体系建设作为防汛防台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确保责任明确到岗到人,坚决防止出现责任盲区。完成18个镇街道防汛防台责任人、328个行政村责任人更新,并在汛前完成新一轮基层防汛责任人培训;落实防汛工作主管责任,市防指办、市应急管理局牵头,会同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防汛工作重点部门,进一步明晰职责、落实责任,积极探索防汛工作新体制,共同担负起防汛保平安的重任。前期,市应急管理局与市气象局签署防灾减灾联动合作框架协议,与市水利局达成防汛会商系统合作共享机制,建立慈溪防汛工作钉钉群,为打好防灾减灾战役奠定基础。
二是扎实排查整治,下好防汛工作先手棋。汛期来临前,慈溪市全面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彻底认真排查所在辖区、行业领域的各类防汛安全隐患,对能消除的立即予以消除,短时间无法消除的一律建立台帐,排定时限落实措施,共排摸出防汛隐患121处,各类危房2600余处,分别落实了防范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转移避险,并强化了资金、物资、抢险队伍等准备。在前期排查基础上,此次强降雨期间,各镇(街道)、市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综合行政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巡查,针对城市排涝、地质灾害点及各类危房进行动态监测关注,第一时间消除各类防汛隐患,做好人员安全避险工作。
三是迅速进入状态,打好防汛工作第一役。领导持续关注,面对防汛工作的第一次较大考验,慈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项敏,市防指总指挥、常务副市长胡海达,市防指常务副指挥、副市长董维波持续关注降雨及防汛情况,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实时预测预警,7月12日21时,市防指及时转发省防指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各级防汛责任人主动放弃双休日,切实抓好本轮强降雨的防御工作;7月12日22时09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7月12日23时,市防指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13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宣布进入暴雨期间地质灾害IV级警报状态;7月14日5时41分,市气象台解除暴雨橙色预警信号;7月14日8时,市防指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共筑防汛大堤,慈溪市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努力交出防汛工作的满意答卷。强降雨期间,市防指迅速组织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会商,分析研判形势,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并与宁波市防指连线汇报防汛工作落实情况获得肯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地质灾害专家对全市27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开展巡查,巡查次数75次,撤离人员11人;市水利局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做好提前预排预泄,加强水利工程巡查力度,做好山塘水库、小流域设施安全的技术指导;市综合行政执法、交通运输及交警部门增派力量迅速开展城市内涝排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