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顺利完成梅汛期防汛工作 打好应急抢险硬仗
发布日期:2019-07-2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梅雨期,杭州市桐庐县共出现5次强降雨过程,全县平均雨量达538.9毫米,较常年(288.4毫米)偏多87%,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9次。其中6月19日城区日降雨量达159毫米,打破桐庐建站(1959年)以来历史极值。面对严峻的汛情,各乡镇(街道)及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及时预警、有效处置,将洪涝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提前部署,强化防御准备。县防指组织应急、林水等部门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对各乡镇(街道)防汛物资储备、度汛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媒体宣传、张贴海报等形式,加强防汛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汛安全意识。提前预判、强化部署,梅汛期下发防御工作通知9个;开展杭州市暨桐庐县防汛应急演练,提高部门联动和协同作战能力。
二是深入一线,坚持靠前指挥。强降雨期间,戴建平常务副市长多次连线桐庐,传达省市领导指示精神,部署防汛抗灾工作;王宏副市长亲临桐庐县指导开展防汛工作。县委书记方毅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视频连线各乡镇(街道)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机构改革后防汛应急抢险硬仗。桐庐县县长齐力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水雨情,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巡查预警,确保人员安全。面对严峻汛情,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为安全防汛把好关。
三是及时响应,科学指挥部署。桐庐县防指办24小时密切关注天气发展变化,根据汛情及时启动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主动对接省厅部门对富春江和分水江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减轻两江防洪压力。梅汛期间,县防指共启动应急响应三次,其中6月19日、7月3日将应急响应等级提高到二级。县防指组织相关部门加强会商研判,严格执行水雨情监测预警制度,累计发送预警短信7.8万余条、雨情通告单77份,开展水库调度23次。
四是通力协作,凝聚抗灾合力。桐庐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和职责分工,全力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县应急管理局多次召开防汛会商会议,研究部署强降雨及两江洪水防御,指导开展抢险物资调拨、灾情统计、抢险救灾等工作。县林业水利局科学调度水量,第一时间发布水雨情预警信息,组织指导工程应急抢险。县气象局24小时监测分析降雨趋势,为科学防汛提供决策依据。县交运局及时发布道路损毁、班线停运等信息,全力开展受损道路排险抢修,保障道路安全通行。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深入一线开展险情排查。县农业农村局做好江面渔船安全管理,指导灾农开展生产自救。县住建局强化城乡危旧房及建筑工地安全检查,及时开展城区排涝。县卫健局指导开展受灾村灾后疾病防控和环境消杀工作。县财政局积极筹措防汛抢险救灾资金,帮助受灾乡镇开展灾后救助。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发挥平台优势,宣传报道抗洪救灾先进典型、暖心故事,提升抗洪抢险正面影响力。
五是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面对艰巨的防汛任务,各乡镇(街道)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守制度,层层落实防汛职责,积极开展严密巡查,抢修加固水毁工程,抢通受损道路,转移危险区人员,开展清淤和防疫消毒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累计投入抢险人员1.7万余人次;动用挖机、运载车等大型抢险设备600余台次;合金网兜40余只;草包编织袋等3.7万余只,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