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应急管理局抓实四个关键环节筑高汛期“防护墙”
发布日期:2019-07-03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一是狠抓防汛责任落实。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构建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筹、指导协调和相关责任部门防治、监管的防汛组织体系。全面落实以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和基层防汛“三员”制度,确定274名乡镇防汛责任人、1231名村级防汛责任人。联合气象、林水等部门举办4期基层防汛知识培训,培训对象覆盖基层防汛指挥部成员、网格责任人、水库山塘巡查员、小流域预警员、应急民兵连600余人次,发放《基层防汛工作手册》2000份,确保防汛责任到岗到人、到边到角。
二是狠抓重点环节整改。按照“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的原则,把风险隐患排查贯穿于整个汛期。围绕防汛责任制落实、工程备汛状况、防汛预案方案完善、应急保障情况等重点环节,突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设施、住建工程等“八大领域”,组织开展两轮汛前、汛中检查。全县参与检查1680人次,检查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设施等502处,发现隐患63处,通过督办、通报、复查等形式,督促责任单位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狠抓汛情监测预警。充实配强“汛情风险研判和抢险救灾技术”参谋智囊团队,建立“4+X”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加强应急、林水、气象、资规四部门“信息共享,决策共商”机制运作,推进气象预警和防汛防台“六情”(雨、水、工、灾、险、救援情况)数据信息汇集防汛指挥部,进行统一核准、分析、研判和发布。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水雨情,确保在临灾前危险区域人员可就近转移至避灾安置场所。入汛以来,组织汛期会商2次,发出预警信息1.33万条,及时应对青石镇6.19短时大暴雨,紧急指挥、转移安置群众101人。
四是狠抓汛期应急处置。全力推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救援力量融合、应急处置、值班值守汛期“应急五策”落地落底,修编完成《常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有效整合消防救援专业队伍、民兵水上救援分队、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和民间救援力量。建立应急专班钉钉工作群,实现汛期扁平化、高效率的指挥协调、信息交流、联动处置机制。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确保能够快速实施应急处置行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力量统一调动、应急物资装备统一调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落实领导带头、全员备勤、专人值守,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迅急投入行动。
二是狠抓重点环节整改。按照“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的原则,把风险隐患排查贯穿于整个汛期。围绕防汛责任制落实、工程备汛状况、防汛预案方案完善、应急保障情况等重点环节,突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设施、住建工程等“八大领域”,组织开展两轮汛前、汛中检查。全县参与检查1680人次,检查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设施等502处,发现隐患63处,通过督办、通报、复查等形式,督促责任单位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狠抓汛情监测预警。充实配强“汛情风险研判和抢险救灾技术”参谋智囊团队,建立“4+X”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加强应急、林水、气象、资规四部门“信息共享,决策共商”机制运作,推进气象预警和防汛防台“六情”(雨、水、工、灾、险、救援情况)数据信息汇集防汛指挥部,进行统一核准、分析、研判和发布。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水雨情,确保在临灾前危险区域人员可就近转移至避灾安置场所。入汛以来,组织汛期会商2次,发出预警信息1.33万条,及时应对青石镇6.19短时大暴雨,紧急指挥、转移安置群众101人。
四是狠抓汛期应急处置。全力推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救援力量融合、应急处置、值班值守汛期“应急五策”落地落底,修编完成《常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有效整合消防救援专业队伍、民兵水上救援分队、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和民间救援力量。建立应急专班钉钉工作群,实现汛期扁平化、高效率的指挥协调、信息交流、联动处置机制。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确保能够快速实施应急处置行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力量统一调动、应急物资装备统一调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落实领导带头、全员备勤、专人值守,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迅急投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