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危化5G智慧防控模式提升数字监管水平
发布日期:2019-08-2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2019年应急管理系统成立以来,龙游县应急局积极响应省、市政策精神,发扬危化铁军精神,全面启动5G智慧防控模式,着力打造“智能天网、数字共享、培训演练、软件硬件、隐患治理”等五大应用平台,推动危化监管工作从“传统监管”走向“主动防控”,从“传统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传统载体”打造“最强大脑”,更加注重过程,注重高效,注重精准,实现危化监管数字化、立体化、空间化、智能化,奋力开创危化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一、智能天网全覆盖
(一)安装天眼探头,当好空中卫士。自2018年以来,县应急局与移动公司合作,依托云端智慧平台,打造远程天眼系统,当好空中卫士。在开发区化工区安装2个天眼探头,对区内化工企业实施“全景+动态+实时”监控;督促15个乡镇(街道)安装天眼实行全天候监控。管理人员对应安装APP软件,云网融合,为天眼系统配上“好鞍”,通过“指尖卫士”筑牢防线,实现“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打通危化防控“最后一纳米”。今年7月4日,因区域性强降雨,石佛乡某化工企业出现山洪倒灌,车间、仓库进水的险情,天眼监控及时响应警报,县应急局、乡政府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指导企业排险,避免泄漏险情。
(二)用好钉钉平台,强化线上风控。依托省应急厅线上“浙政钉”载体监督危化品风险防控,县应急局每天由专人紧盯18家危化企业风险日志,并随时现场核实。组建“1+26”专项工作群,“1”即危化安全工作群,涵盖全县26家危化企业,重点发布和危化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及危化风险提示,1-6月共发布60余条风险警示,“26”即26个化工企业内部安全工作群,引导企业自行建立微信工作群,合计在群员工783人,督促企业管理人员定期在群里发布安全知识,学习相关政策制度。
(三)导入三方监管,接受内外监督。建立“敞开式”内外监督模式,外部主动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监督,借助多方力量开展危化企业安全检查,实行边查边改,以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促提升。组建30名社会安全监督员,协同检查危化企业,了解生产状况和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建立隐患整改台帐并抓好落实,已帮助企业整改各类安全隐患74处,保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内部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对检查执法过程进行全过程闭环监督,确保执法检查公平公正。
二、数字共享重统筹
(一)共享应急装备,统筹调度。为加强危化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今年5月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建一支依托6家化工企业的危化品应急救援先锋队,负责危化品泄漏、爆炸等事故先期处置。按照“统一领导、整合资源、共用共享、及时反应”的思路导向,在化工企业核心区设立“龙游县危化应急装备库”,面积30余平方米,装备包括空呼、防化服等防护装备和防爆离心泵、带压堵漏工具、活性炭、生石灰等应急物资,由数家危化企业共同购买。县应急局同步建立物资装备数据库,建立信息互通、使用共享、统筹调度制度。督促企业安排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如有演练演习,服从县局统一调度使用,如企业日常演练中可租赁使用,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响应,共享使用。
(二)共享事故案例,强化预警。收集网络、安全专家和应急系统内部关于安全生产的学习课件、考试题库和事故警示案例,以微信、QQ工作群载体与危化企业共享。今年1-6月,共收集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等学习课件40余个;收集化工工艺、案例分析等题库30000余道,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和员工应知应会;收集国内外近10年典型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视频,突出事故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落实。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群内发布案例警示30余条,对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三)共享执法信息,动态更替。建立安全生产“黑白名单”制度,将所有的危化企业纳入“黑白名单”数据库,将拒不执行监察指令、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列入挂牌整治督办的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并书面函告发改、经信、科技、人社、财政、住建、公安等10余个部门,在政策扶持、评优评先、奖励补助、贷款上市、保费费率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黑白名单”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替,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对企业更加合规化生产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三、培训演练强内功
(一)比武竞赛大比拼,提升应急技能。开展危化技能比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技能比武活动。6月24日,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总工会开展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比赛,技能比赛涵盖水带射水打靶、集液桶搬运和油盘灭火,共有42名来自危化企业一线员工参赛,通过比赛强化了技能学习与交流,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二)实战演练大练兵,塑造战狼团队。举行专项演练,遵循“练体能与练技能、练指挥与练战术、练协同与练保障”结合原则,实现关键岗位人员从理论到实战的转变提升,打造“战狼”队伍。6月18日,县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协会联合道明光学公司开展丙烯酸泄漏引发火灾的事故演练。6月24日,组织东方阿纳萨克公司模拟装卸作业过程中吨桶倾覆事故,将消防、检测、堵漏、倒灌、收集、污染物处理等与演练背景融合,推动演练效果落到实处。两次演练均组织危化企业、安监站长,安委会单位现场观摩,通过互学互看提升突发事件响应处置能力。
(三)线上线下齐上阵,提升理论水平。依托“安全生产月”载体,组织“双线”理论提升活动,线上借助企业家协会“龙商行”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宣传危化主题。开展“农商银行杯”线上答题活动,组织参与国家级层面答题活动,主动对接县府办,以龙政办名义专门下发通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各机关单位重视程度,参与人数1.8万人次以上,总积分25.12万分,得分位居全省前十,有效提升了全民安全素质。线下成立“1+N”宣讲团,组建由1名带队领导+若干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安全知识宣讲团,6月合计进危化企业宣讲20次,发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手册》、《化工(危险化学品)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资料150份,营造“关注危化、重视安全”的氛围。
四、软件硬件全升级
(一)配强1科16站,实现两个一百。通过“两个配强”实现“两个100%提升”,今年1月机构改革以后,应急管理局以安全生产为基本盘,强化基础力量,强化统筹,调整配强危化科人员力量,两名科室成员均为化工专业本科学历,均毕业于国家“211”重点大学,分别在巨化、江化集团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化工实践经验,实现了100%化工专业力量。同时,主动对接开发区和乡镇(街道),要求配强安监站力量,目前,全县1个经济开发区和15个乡镇(街道)已实现16个安监站管理人员100%专职。
(二)引进服务机构,实现专业指导。2019年5月,县应急管理局引进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委托其对全县重点化工企业开展专家指导服务,约定年度每家企业服务总时间不得少于28个工时,同时督促化工企业集聚的龙游经济开发区及区外企业集聚地湖镇镇也引进社会化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化工企业进行专项指导服务。目前,3家机构已开展检查60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16处,已落实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限期完成。
(三)用好机器换人,实现自动监控。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引导瑞拓矿业、东方农药、利光塑料、信邦助剂等企业开展自动化减人、机器换人工作。以打包、码包机器人代替人工,以远程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代替现场的人工监视和手动调节,以安全联锁系统代替人工异常切断,实现了危险场所无人或少人,避免了人工易出错、人工风险大的情况,有效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提升了化工企业运行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
五、隐患治理盯到位
(一)设立菜单,重点环节自查自纠。县应急管理局研究设立由48项隐患排查项目和若干项检测指标清单组成的“1+X”“菜单式”自查模板,组织企业按照模板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并重点在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设置、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三项制度落实等重要环节上进行“自我体检”、“自我诊断”、“自我修复”,挖出“症结”,倒逼“疗效”,以小见大,直面问题,找到良方,做好全方位安全防控。今年1-6月,全县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组织隐患自查自纠50余家次,发现各类隐患125处,已完成整改120处。
(二)闭环督查,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今年挂牌督办企业分为两批次,一共6家,目前4家已经完成提前完成整改工作,整改提前完成率66.7%;2家正在整改。针对正在整改的剩余两家企业,县应急管理局建立每周整改督查微通报制度,督促企业每周报送治理进度,盯紧抓实,闭环督查,一竿子插到底,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确保重大隐患保质保量整改完成。同时,建立后续跟踪追溯制度,对已经完成整改的企业,适时开展督查“回马枪”,防止问题反弹。
(三)刚性执法,重点问题处罚警示。县应急局对照《化工(危险化学品)单位重点检查目录》开展立体、刚性执法,建立执法“统一裁量、统一标准、统一点位”的三统一制度。针对违章操作、特殊作业不规范等内容实行两个“一律”进行精准打击,即一律处罚到位,一律整改到位。今年1-6月,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26家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和使用危化品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各类隐患54处,已整改48处,对6家单位10处隐患点挂牌督办整改,对8起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处罚款5.2万元,案源发现率为30.7%,查处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