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设立“1+1+2”框架 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联动体系
发布日期:2019-08-29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三助三红”专项活动部署,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联动机制,瑞安市立足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设立“1+1+2”(建立一个指挥体系、建立基础信息库,建立传导机制和响应机制)框架,精准发力,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联动体系。
一是建立权责明晰的指挥体系。调整应急联动指挥体系组织框架,明确职责分工和权限,科学布建应急联动处置网络,强化基础建设和处置力量建设,确保组织领导、人员装备、工作措施、规章制度、物资保障“五到位”。对全市“1+38”个预案进行全面梳理,倒排时间表启动修编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及时修编预案,明确各级应急指挥责任人,确保市级预案和乡镇(街道)预案、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的有效衔接,实现条块互动、上下联动。
二是建立全景展示的基础信息库。全面梳理建立、精准核对问题清单和各类灾害防范的薄弱环节,收集整合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加强基础感知网络建设,绘制洪涝灾害、危化品企业和重大危险源、危旧房、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需转移人口底数等城市风险隐患和应急力量、应急物资、避灾避险场所等信息“一张图”,并力争年内完成应急信息数据采集整合。联通部门间信息数据孤岛,建立公安、应急、气象、卫健、水利、海事等预警联动机制,提高对各类灾害、疫情、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为决策和救援赢取时间。
三是建立信息畅通的传导机制。严格按照《全市应急信息报送参照范围及标准(试行)》要求,强化首报意识,增强报告的主动性,确保突发事件事发1个小时内、力争30分钟内报送初步情况,事发2小时内、力争1小时内书面报送相关情况。畅通灾情、舆情等信息上报渠道,实行应急信息报送及时性、准确性“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打通沟通壁垒,建立联动单位协商机制,实现联动单位之间、联动单位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对接严密、流转顺畅、实战高效。
四是建立协调高效的响应机制。规范应急值班备勤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抓好应急能力建设,配强充实应急指挥和防灾减灾机构人员。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打造依托市级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主、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应急救援联动体系,整体提升应急救援合力。逐步配齐应急抢险基本装备,9月底前,完成一批卫星电话、发电机、水上救生飞翼等应急装备采购工作。建设“智慧应急”系统,年内完成方案设计,打造适合瑞安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