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宗教界“四个强化”推进消防安全能力建设
发布日期:2019-09-16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9月9日上午,杭州市民宗局联合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杭州灵隐寺举行宗教活动场所“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活动暨消防平台车捐赠仪式。活动的圆满举行,体现了我市宗教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以落实高水平创建“平安宗教活动场所”为总抓手,市各宗教团体、市属宗教活动场所对消防安全工作更为重视,均建立起以场所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各堂口(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全体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共同参与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制度。
二是实施宗教活动场所“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在市民宗、消防等部门和市佛协等单位的指导下,净慈寺于今年1月率先打造完成了一套包括联网式独立火灾探测报警器、智能充电桩、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智慧用电安全系统、消防物联网管理平台、微型消防站的“智慧消防”系统,切实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消防安全设施,保障场所安全。市属宗教活动场所和各区、县(市)部分寺观教堂相继开展系统建设,消防安全建设向人防、物防、技防融合要效益。
三是消防自救能力显著提升。经过3年培育,14个市属宗教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微型消防站,建立起义务消防队。灵隐寺每周组织寺院僧众和保安人员开展1次消防技能演练、3次体能训练,每月僧众集体学习时专门安排消防和平安创建知识培训。上天竺法喜讲寺义务消防队实现寺院内初起火情3分钟响应处置。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定期与属地消防大队开展联合演练,加深对文保建筑的保护意识以及处置突发事故的熟练度和默契度。
四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能力不断强化。各宗教活动场所在讲经布道间隙向参加活动的信众讲授公共场所和家庭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崇一堂每年均组织信众进行大规模应急疏散演练。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严格落实“文明敬香”,安排宗教教职人员和义工及时劝阻信众燃点蜡烛元宝和超规格的高香大香,禁止明火进入殿堂。各宗教活动场所已实现电动自行车定点集中停放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