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智慧监管 杭州市余杭区编织重点企业事故防控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9-09-17 00:0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2018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依托城市大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物联网感知技术,探索建立“城市大脑+智慧安监”平台。今年起继续聚焦于工矿商贸领域的安全生产基本盘定位,为加快平台的升级应用,在点上,防控三场所三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事故隐患,依托视频监控、图像智能分析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对271家重点企业高危场所进行智能化实时监控,实现动态高效监管。在线上,从工伤事故、违规作业等方面着手,运用数据分析和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政府长效监管能力。在面上,结合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必须五到位”要求,预警企业存在风险,指导督促企业开展隐患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企业基础信息进一步汇集,基础日趋扎实。在安全监管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我区充分认识到数据的共建、共通、共享是数字平台运行的“灵魂”。因此围绕“企业基础信息登记率、准确率均达100%”的目标,充分依托浙江省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一图一表系统和我区城市大脑平台,形成贯通相关部门、镇街、重点企业等条块纵横、层级复合、里外贯通的企业信息渠道,有效解决危化品企业、三场所三企业监管信息获取时效性、分析科学性和处置精准性难题,服务于我区重点企业面宽量大的监管实际。强化省级平台扩面。全力推动省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建设,督促企业录入危化品使用基础信息、使用种类和数量以及涉及“两重点一重大”情况等数据,各责任部门组织专场录入20余次、上门复核930余家次,特别是在工矿商贸领域,我局根据平安考核过程性指标的要求率先在全市完成录入800家以上的扩面要求,数据完整率和审核合格率均达到100%。强化区级平台融通。完善智慧安监信息平台,扩容入库企业和监管信息,跨部门打通使用企业基础信息孤岛,与区市场监管局多维度市场平台、区发改局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原先已建成的其他平台实时对接,滚动推进我区智慧安监基础信息平台扩容提质,实现有效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归集、实时传递、实时利用”。目前平台全面梳理归总了全区5989家企业名称、规模、标准化、行政许可等基础信息,以及行政执法、隐患治理等监管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企业安全风险进行源头监控,渠道日臻畅通。我区高度重视在重点领域监管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与华数、图迅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在线识别隐患、预警风险、联动处置为建设目标,推动数字化基础建设上台阶。实现视频接入扩面。8月初起布置对200余家三场所三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的视频监控,可燃气体报警、可燃爆粉尘监测等物联网感知设备进行升级联网,明确重点接入的场所、部位和数量,对监控设施、物联网感知设备对照接入标准进行改造并建立我局自有的视频汇聚平台,目前已投入改造资金300余万元,视频接入企业51家,接入点位237个,视频和物联网感知设备双接入企业4家,视频正常在线率实现100%。实现接入场景扩容。在去年基础上新增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及危化品储罐高低液位报警设施接入,扩容接入链路数量,科学设置报警阈值,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监管需求。
三是优化企业分类分级管理标准,管控日益精准。我区深刻认识到信息平台“让数据说话、让数据指挥”的实战作用,因此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建立以海量基础数据为载体,法律条款和管理理论为支撑的分类分级长效监管模型。完善企业分类。依托我局城市大脑基础平台数据,科学按照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标准对重点企业分类并设置风险标签。合理构建分级标准。选择企业主体责任18项管理要求采取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估方式,运用科学统计方法形成企业落实依法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和应急到位的“A、B、C、D”等级评判结果和趋势性“雷达”分析图,当前在2000家重点监管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中,四个等级企业分别占比16.2%、44.2%、31.6%和8%。强化分级监管运用。在企业运用层面,根据重点时段进行趋势性分析,开展不同等级的分级预警,明确分级预警频次、响应层级,建立结果报告制度,根据动态的运行情况反馈指导企业分级更新。在政府运用层面,按照重点预警应用和镇街、部门扁平对称的原则,在系统内对重点预警事件来源进行分发、处置、上报、销号的管理,实现以信息滚动、时段驱动、层级联动的安全监管动能变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