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引导和规范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着力提高重点单位自查自纠、自防自救的能力,西湖区多面创新,打通灭火救援“最后一公里”,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面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组织体系,强势推进企业微型站建设助力三年专项行动。
一是多方面创新,打造新思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微型消防站新模式,以“合理、科学、实用”为原则,积极推进重点单位组建和升级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除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站的重点单位外,对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大队对辖区内已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上门帮扶指导,整合资源,确立消防微型站实际可操作性能。
二是多区域联动,提高工作效能。将微型消防站建设与区域联防工作有机结合,针对各微型消防站队员经验不足,实战能力弱等特点,通过与各重点单位沟通协调,发动各微型消防站进行消防训练、演练。对各重点单位微型站,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六熟悉”和无预案灭火演练活动,逐步提升微型消防站灭火实战水平,确保微型站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是多样化培训,提升整体能力。突出重点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各单位按照建设标准开展微型消防站工作,配齐人员和装备。同时,坚持高标准全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现场交流等形式,分层、分批组织对微型消防站队员开展全员轮训。大队积极协调重点单位、社区及时进行帮扶指导,对于初步建成的微型消防站人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培训,切实提升队员能力素质,确保能够合格履行岗位职责。
四是多岗位落实,确保职责到位。依托运作良好的微型消防站模板,对微型站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到位。站长、消防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对微型站的日常管理、防火巡查、灭火救援、宣传培训、应急预案等工作职责分工明晰。建立微型站值守制度,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大队对辖区内的微型站人员组织开展日常业务训练,不断提高其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五是多举措激励,营造创优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样板,组织相关单位到试点微型消防站进行观摩学习,在观摩过程中对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消防工作台账的建立、消防器材装备配备、消防安全制度管理、平时训练演练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同时,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完善表彰奖励机制,通过优秀的奖励措施,表扬先进,激发工作热情。对在扑救初起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表现突出的微型消防站实施奖励,每月组织微型消防站送奖到岗表彰活动,积极营造全区微型消防站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