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首创危化品领域“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 破解三大难题 取得三大成效
发布日期:2020-10-14 08:53 来源:温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龙湾区紧紧围绕危化品安全总目标,在全市首创危化企业内部实行“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进一步突出企业安全管理重点、突破安全监管难点,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创新机制,破解三大历史难题。一是摸清隐患“家底”,破解专家企业“鱼水情”监管难题。由于本地第三方机构及部分专家素质良莠不齐,往往会应企业要求而“护短”“遮丑”,导致对有关安全标准把关不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今年4月,邀请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地3名省级危化品安全专家,对辖区内16家危化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进一步摸清了每家危化企业的安全隐患“家底”,逐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明确了安全风险管控的关键部位与措施,监管人员日常监管检查,只需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即可,无需另请专家随行检查。二是揉合政企管理标准,破解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张皮”难题。长期以来,企业内部日常安全管理与政府监管要求存在各自为战的“两张皮”现象,甚至部分企业为了应付政府监管检查而专门建立一套管理台账,但与企业实际管理又不符。通过逐家定制“个性化”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并将清单内容逐项按照岗位分解至每位员工,依据员工所在岗位划定相应的属地管理区域,实现厂区内安全生产“区块化”的属地管理,属地之间无缝连接,将企业日常管理与政府日常监管内容、标准进行有机统一,政府与企业用同一个标准、做同一张卷,实现企业管理与政府监管有效融合。三是专业知识通俗化,破解基层监管人员知识“碎片化”难题。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没有化工专业背景,日常监管知识“碎片化”严重,缺乏对危化企业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监管能力。相较以往执法模式,实施个性化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机制,将专业要求通俗化,让外行人也能干专业的事,不但省去了日常监管需要专家随行,又可系统化、专业化排查每家企业不同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监管人员到某一车间内对需要对反应釜进行检查,可以随手拿起悬挂在反应釜上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卡片,对照19项内容与标准即可实现检查目的,并依据清单字体粗细来判定隐患风险类别,即加粗字体的清单内容为关键风险点,一般字体的清单内容为普通风险点。

二、夯实基础,取得三大积极成效。一是以属地管理,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开展属地管理,明确企业各层级安全管理范围和责任,从公司分管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至每个工作岗位,按照工作职责划定属地管理区域,明确属地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倒逼每位企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让企业每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管理员”,管好自己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层传导至生产经营第一线。二是以清单管控,层层管控风险。通过为每企业内的每台生产设备、管线、储存设施量身定制“安全生产负面清单”,由属地管理责任人每日上岗前对照清单内容和标准排查隐患,从细微之处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从公司分管负责人、生产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逐层有效管控安全风险。通过近期检查,16家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总数从上年度的一般隐患496处、重大隐患72处,降至目前的一般隐患106处、重大隐患2处。三是强化机制建设,全面夯实基础。自今年6月龙湾区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实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建设以来,16家危化品企业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办法》,将该机制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属地划分、属地管理内容、属地管理责任等内容,将属地管理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公司内部绩效考核及奖惩范围,确保通过“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运行,压实内部管理责任,管控安全风险,确保危化品生产经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