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引航 数字赋能 精准防控——台州市2020年实现安全度汛
发布日期:2020-10-23 09:24 来源:台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10月15日我市汛期结束,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防指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灾减灾理念,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不怕”的总要求,健全机制、系统预防、精密智控、精准减灾,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抗旱各项措施,实现了人员零死亡,取得了防汛防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汛情综述

(一)降雨。1月1日~10月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219.9毫米,占多年平均雨量的80.5%。各县(市、区)降雨量在892.6毫米(玉环)~1467.3毫米(仙居)之间,各地降雨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路桥、温岭、玉环等地偏少3成。今年梅汛入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梅汛降水集中期持续43天,较常年偏多19天。期间多阶段性降雨过程,入梅以来先后出现七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全市累积平均梅雨量312.7毫米,比历年平均梅雨量偏多27%。

4号台风“黑格比”于8月4日3时30分前后在浙江乐清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受“黑格比”的影响,我市出现强风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市平均过程降雨量110.3毫米,最大点黄岩抱料站345.5毫米。

(二)水情。梅汛强降雨期间,全市汛情总体平稳。8月份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期间,我市江河水位上涨,椒江流域永安溪仙居站、柏枝岙站,始丰溪沙段站,灵江临海站发生超警戒洪水,其中仙居站超保证水位长达7小时。

(三)灾情。受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影响,全市倒塌房屋52间,严重损坏房屋13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0667.6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87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6743万元,其中玉环市129983.2万元。

二、工作成效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六个一”工作体系的建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防台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防汛防台责任机制、预警机制、指挥机制、动员机制、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修订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并配套出台防指工作规程、应急响应操作手册、防汛应急工作指南、防汛防台案例库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防指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流程,提升各级各部门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台州市防汛防台协同应用系统的开发,完成防汛防台“应急一指南”“案例一个库”“识别一张图”“指挥一平台”“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

(二)落实防汛责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全面梳理和落实各类网格责任人,做到定格、定人、定责管理。重新调整了各级防指组织指挥架构,市、县(市、区)防指指挥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各类基层防汛责任人录入平台管理,并通过网站、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狠抓风险管控。一是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汛前全市出动检查人数9737人次,检查各类工程、点位8412处,发现安全隐患497处,并于4月底前完成隐患整改。二是督促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市防指加强对小流域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城乡危房、在建工程、临水临崖区域和设施、船只避风等重点区域和环节进行管控,督促防指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扎实做好风险排查和隐患管控工作。三是开展专项督查和核查。6月、7月上旬,市防指分别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督查室对各地落实防汛防台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核查,并对发现的74项问题进行了通报整改。6月中下旬,由市领导带队的督查组,分赴9个县(市、区)、集聚区开展防汛防台督查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汛防台责任。

(四)加强测报预警。全市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汛情、险情、灾情。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建立防汛形势研判及台风会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和趋势预测。全市建立各级防指统一发布启动(调整或结束)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汛期全市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715次,发送预警短信1224.55万条;向渔船发送应急预警短信111.6万条次,累计动态干预24813艘次。

(五)夯实防御基础。各级防指注重健全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筑牢防汛防台的基层防线。一是加强基层防指力量,乡镇(街道)防汛责任人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村(社区)防汛责任人由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加强基层防指统筹协调作用。二是按照乡镇(街道)“七个有”、村(社区)“八个一”的要求全面落实基层体系建设内容,汛前完成3426个村级防汛形势图的更新。三是分级分批对有关防汛责任人开展培训128场次,培训6.26万人次。四是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和“7.10”台州防台风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73场次,参与人数5.55万人次,有效提高全民防汛防台意识。五是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市防指组织开展了2020年台州市暨临海市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多次采用视联网+钉钉直播+网上推演的方式组织开展了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操作应用推演和培训。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防汛防台演练75场次,参与人数25.4万人次,提升防汛责任人的应急实操能力。六是加快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全市共完成184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的建设。

(六)提升精密智控。我市积极补齐数字化防汛防台应急短板。加快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的研发应用,主汛前完成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一期)基础功能的研发,在防御今年的台风过程中,运用风险五色图、灾情指数、在线调度等模型协助防台工作,切实提升了指挥能力。市防指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面开展“浙江安全码”赋码工作,全市共排查统计并赋码人员58109人,有效保障了危险区域人员信息全覆盖。

(七)备勤抢险救援。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抢险救援备勤和物资储备工作,提升救援能力,确保抢险救援及时高效。一是指导做好队伍培训和演练,积极引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提高应急队伍抢险能力。二是建立抢险救援力量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分别与台州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和浙江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二团建立了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军队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援衔接顺畅。三是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工作,落实物资采购资金和措施,加强防汛防台抗旱抢险救援物资的储备,其中卫星电话、抽水泵、应急发电机等主要物资按照省防指要求实现村级全覆盖。

(八)应对梅汛洪涝。今年我市入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梅汛期间多阶段性强降雨过程,给我市造成了较大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严阵以待,及时会商研判,积极部署,及时预报预警,严密防范。市防指办先后会商调度3次,发出防御通知3次;全市共发布气象预警短信178万条,发布小流域山洪预警短信15.36万条,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短信4.8万条;全市投入防汛抗洪基层人数24745人,抢险队伍55支,开放避灾场所26个,转移人数154人。(九)防御台风灾害。今年我市受到4号台风“黑格比”的正面影响,以及5号台风“蔷薇”、8号台风“巴威”、9号台风“美莎克”、10号台风“海神”的海上影响。全市各级防指和成员单位及时响应部署,层层落实防台责任制,全面部署了船只避风、人员转移、水利工程调度、城乡风雨防控、山洪和地质灾害防范等各项防御工作,打赢了台风防御战。防御4号台风“黑格比”期间,市防指根据台风影响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共维持应急响应72小时。全市累计发出预警短信1900多万条次,投入各类抢险力量23355人,启用避灾场所1515个,共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1394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