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实现“精密智控”
发布日期:2020-10-27 09:34 来源: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今年来,杭州市临安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理念,聚焦重点,努力构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精密智控体系,经受住了今年历时50天、9轮强降雨过程的超长梅雨期考验。共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444处,实现地质灾害精准预警48起,有效避免人员伤亡61户225人。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下好先手棋。聚焦组织架构,全面建立防控体系。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值班信息处置和应急联动的紧急通知》。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才培养,推进地质灾害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制度,提高值班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善部门、乡镇间互联互通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形成 “2+2”管理模式,即“调查勘查两到场,项目决策两上两下”。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聚焦平台建设,全面实施精密智控。开发运行以“风险精密智控”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平台,集成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实时采集、预报预警、专业监测、应急指挥以及灾后分析等功能。该平台于2020年5月上线,目前已集成风险防范区1720个、雨量站233个、高清地理影像图及有效信息14万条。全区所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均可通过平台查询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监测信息,上报地质灾害巡查、人员应急撤离、灾险情等信息,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闭环管理、精密智控;

二是强化风险预警,下好关键棋。聚焦斜坡调查,全面防范风险隐患。为了全面了解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危害性,该区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技术攻关,提出了适合临安地区的斜坡失稳评价模型和影响范围公式。组织三家技术过硬的地勘单位,开展以镇街为单位的精细化调查、计算机建模以及大数据推演等工作,对每个斜坡单元的17项影响因子与地质灾害相关参数进行关联性分析,验算斜坡失稳概率,划定不同等级的风险防范区范围。目前,全区共调查斜坡单元14000余处,调查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划定了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明确风险区域范围内涉及住户、人员,初步实现了全区范围的全覆盖;聚焦降雨监测,全面推行风险预警。针对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降雨阈值与实际吻合度低的问题,该区在统计分析近10年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实际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知地质灾害点对模型进行反演和优化,提出了适合临安地区的斜坡失稳触发阈值。根据实时降雨监测数据和阈值,自动形成每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的预警结果,对达到应急撤离条件的风险防范区,系统会自动发布风险预警信息表并指导撤离工作。从2020年梅汛期间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点来看,90%以上位于风险防范区内,70%以上实现了有效预警。

三是积极消除隐患,下好长远棋。聚焦即查即治,全面完成综合治理。按即查即治的要求全面完成“利奇马”台风引发的444处地质灾害险情点综合治理,其中348个工程治理项目全部经受了今年“暴力梅”强降雨的考验,有效地保护了3312名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余96个避让搬迁项目所有人员已完成安置。今年2处已实施避让搬迁的隐患点发生滑坡,避免了17人伤亡;聚焦人员管控,全面实现精准转移。临安作为“浙江安全码”首个试点,通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提交了已查明风险防范区内的人员信息,按时完成信息录入和赋码任务。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由属地镇街确定转移对象并组织了人员转移。通过镇街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等制度,确保每名应转人员都有对应责任人,一旦出现应转未转的情况,责任人可以联系到对象人,实现人员精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