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嘉兴市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精神,结合海宁市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要求,着眼于全面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素养,10月22日,海宁市出台了《海宁市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标志着海宁市启动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的原则,聚焦重点内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深入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
一是聚焦聚力思想引领。海宁市着力将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加强理论宣传,集中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2020年底前海宁电视台对专题片公开版播放1遍,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海宁日报》等主要媒体推出一批重点报道、学习文章、访谈评论等,在报、台、网、微、端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2021年底前实现100%全覆盖,兴起全民学习热潮。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每月发布全市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库,每年制作1部警示教育片,加强典型案例分析,落实事故调查报告公示公开制度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与编制“十四五”规划相结合,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举措,编制海宁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将安全生产重点内容纳入各自领域的“十四五”规划中。
二是聚焦聚力重点领域。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素养工作。聚焦全市生产安全事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从源头下手,着重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宣传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如道路交通领域,定期公布重大违法行为驾驶员黑名单,强化对重大违法行为驾驶员的监管;在危化和加工制造领域,每年对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述安,同时开展至少1次考核,考核和补考均不合格的,不得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在消防领域,2021年底前,建设一个消防主题公园或一条消防文化街或一个消防文化广场,每个消防宣传体验场馆每月至少举行2次社会宣传活动,三年参与总人次不少于15万,推动全民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
三是聚焦聚力教育培训。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员工、学生三大类重点人群。每年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每年对分管领导完成1次安全生产集中轮训,培训率100%。每年对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开展综合应急业务、专业领域业务培训。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开展全市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核,确保全部达标;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人员安全培训人数每年不少于1万人,3年累计不少于3万人;“三场所两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人数每年不少于1000人,3年累计不少于3000人。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重点人员的教育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人次。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人次每年不少于500人次。同时注重学生安全素养教育,在海宁职业院校和安全培训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课程、专业,培养安全管理专业人才。
四是聚焦聚力工作机制。通过深化安全宣传进企业、深化安全宣传进农村、深化安全宣传进社区、深化安全宣传进学校、深化安全宣传进家庭、强化安全生产主题活动效果、打造安全生产宣教阵地品牌等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常态化,实现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安全素养大幅提高、各类宣传阵地不断拓展、基础保障坚实有力、工作机制全面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作体系,为“平安海宁”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