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整治以来,龙湾区紧紧抓住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整治,在全市首创危化企业内部实行“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进一步突出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安全管理重点、突破日常安全监管工作难点,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以“属地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让企业每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管理员。依据企业内部逐级、逐岗划定属地管理区域,明确企业各层级安全管理范围和责任,从公司分管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至每个工作岗位,按照工作职责划定属地管理区域,实现厂区内安全生产“区块化”的属地管理,属地之间无缝连接,明确属地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倒逼每位企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让企业每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管理员”,管好自己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区域内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归对应的责任人负责管理,对拒不执行的违章作业人,属地责任人可以依据公司规定作出现场处置,从而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层传导至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新姿态层层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当进入龙湾区任何一家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从厂区、车间均有一张对应的“属地管理”示意图,示意图明确属地划分、责任人信息;再到每个属地责任人所在岗位,进一步细化到员工岗位属地划分信息,对照属地管理示意图,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属地管理责任人,并检查属地责任人的日常履职情况。
二、以“清单管控”防控企业安全风险,让外行人也能成为安全生产专家。由于危化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工作专业性强,一般监管人员、企业员工往往难以满足日常安全检查需求,通过邀请外地省级危化品专家,对辖区内16家危化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进一步摸清了每家危化企业的安全隐患“家底”,并逐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明确了安全风险管控的关键部位与措施,监管人员和企业岗位员工日常监管检查,只需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即可。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危化品安全监管人员没有化工专业背景,日常监管知识“碎片化”严重,缺乏对危化企业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监管能力。相较以往执法模式,实施个性化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机制,将专业要求通俗化,让外行人也能干专业的事,不但省去了日常监管需要专家随行,又可系统化、专业化排查每家企业不同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监管人员到某一车间内对需要对反应釜进行检查,可以随手拿起悬挂在反应釜上的“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卡片,逐项对照内容与标准即可实现检查目的,并依据清单字体粗细来判定隐患风险类别,即加粗字体的清单内容为关键风险点,一般字体的清单内容为普通风险点。
三、以“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建设,推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整治落地生根。自今年8月“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建成运行以来,辖区内16家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办法》,从原材料进入企业到成品产出,全过程融入到“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在每一个生产、储存、经营环节,由对应的属地管理责任人每日上岗前,严格对照清单内容和标准排查隐患,管好自己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从细微之处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从公司分管负责人、生产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逐层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将属地管理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公司内部绩效考核及奖惩范围,确保通过“属地管理+清单管控”机制运行,压实内部管理责任,管控安全风险,确保危化品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安全。通过近期检查,16家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总数从上年度的一般隐患496处、重大隐患72处,降至目前的一般隐患106处、重大隐患2处,且上述隐患均已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整改,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