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街道钟楼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内大半是老旧小区,由于地处双学区地段,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向来是社情、民情较复杂的地方。今年4月,该社区迎来了一位驻社指导员——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的老同志张忠尧。几个月来,他发挥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扎扎实实做好驻社指导员工作,真真切切“驻”进居民心里。
为居民办实事,与社工同成长,是张忠尧的驻社初心。到岗报到后,张忠尧加快角色转变,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驻社工作的新篇章。他主动参与小区巡查、政策宣传、通知张贴、矛盾调解、慰问走访等社区日常工作,一边摸透现状抓住主要问题,为驻社服务规划方向;一边依托多年工作经验,为年轻社工提供工作建议。
刚到社区没多久,张忠尧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某栋楼的居民们联合来社区反映:一楼邻居老人捡垃圾成瘾,把自家住房变成了“垃圾场”,甚至占用了楼道、天井。张忠尧听后,职业本能让他迅速反应:如果乱堆放现象不解决,势必形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前期走访,他了解到,社区曾数次派人协助老人进行整治清理,但每次没过多久又故态复萌,俨然成了“老大难”问题。“人老了会感到孤独,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源头着手。”张忠尧当机立断,再次将老人子女和邻居约到社区调解室,还请来社区联系民警和法律顾问。经过数轮调解协商,老人子女提出将母亲送到养老机构解决日常照料问题,并对该住房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张忠尧嘱咐他们一定要多去看望老人,和老人保持精神沟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此,社区再也没有接到过来自该栋楼居民的投诉。
驻社短短8个月,张忠尧的民情日记已写满了厚厚两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在社区里遇到的挂心事。虽然单位里的工作也很忙碌,但张忠尧仍然坚持每天到社区报到,热情接待来访居民,详细记录大家反映的问题,拉家常、摸情况、想对策……对于群众的难处,他总是认真地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在民情日记里,小到楼道矛盾,大到社区建设难点,张忠尧总是详细记录,认真思索,字字句句都关乎社区冷暖。
在实践“三驻三服务”过程中,张忠尧从“驻脚”到“驻扎”,从“走亲”到“回家”,慢慢“驻”进社工和居民心坎里。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他依然走在“访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的驻社服务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