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集中整治交通安全隐患,维护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县交警大队立足“减量控大”目标,以整治“三小车”“两客一危”及工程车等重点车辆违法为抓手,坚持高位推动、全警上路,强势推进全县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10月19日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查处各类违法1.1万余起,其中“三小车”违法8265起,工程车违法138起,酒后驾驶92起,醉酒驾驶19起。
一、精心谋划,构建统一战线。一是高位推动。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多次听取方案制定情况汇报,并于10月17日召开会议,局领导林江、俞全东、吴国民出席对方案进行专题研究。10月19日,从县局层面下发《全县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成立由副县长、公安局长范建富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县局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范围、工作措施及工作重点,凝聚全局共识合力,为行动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压实责任。结合“减量控大”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至各交警中队,同时量化县局支援警力工作指标,确保任务明、责任清。建立县局领导包干交警中队制度,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全力抓好整治行动的组织推进、指导协调。三是严格督导。充分发挥交警大队指挥中心效能,采取对讲机不间断点名、对讲机轨迹核查、后台数据统计通报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督查督促力度。行动开展以来,每天对各交警中队上报勤务对讲机轨迹核查3次、点名2次,督促整改勤务不到位现象30余次。
二、屯警路面,严守管控前线。一是科学勤务安排。通过近五年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将有限警力投向事故多发易发时段路段,提升管控实效。在明确各交警中队高峰及空档勤务安排的同时,抽调交警大队部10名民警参加丹城、西周等中队常态化勤务,包队包干,进一步充实基层警力。优化调整交警大队部高峰岗勤务,延长高峰站点时间,并明确对显见性违法进行查处工作职责,做到“违法不过岗”。在每周一、四晚全警上路开展全县统一行动的基础上,将大队部全体民辅警分为11组,于周末定向支援辖区中队开展整治,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行动开展以来,共开展集中行动8次,查处“三小车”各类违法8256起,其中未佩戴安全头盔5350起。二是强化机制保障。为最大限度释放一线作战警力,缓解中队警力不足现状,交警大队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抽调丹城、石浦及大队部4名民警、4名辅警成立办案中心,办理各中队移交的行政、刑事案件,并制定相应的程序及移交规范,形成“中队查处、集中办案”工作模式,有效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基层中队上路纠违的积极性。自10月24日运作以来,高效办理行政案件51起、刑事案件14起。三是同频联合打击。持续推动县局其他警种参与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深化赋权执法及县局机关与交警中队联系制度,明确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查处重点,每周一、四晚间及周末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增强违法打击效能。同时,规定支援警力数、每周勤务数及目标任务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行动开展以来,共与辖区交警中队开展联合执法40余次。
三、宣教结合,树牢意识防线。一是拓展宣传途径。积极探索覆盖面广、参与度高、时效性强的交通宣教平台,在全县479个行政村及车站、菜场等人流集聚点推广安装501台宣传广告机,实时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继续开展“电影下乡”“戏曲下乡”活动,在全县各村庄、社区播放电影时插播警示宣传片,交通安全宣传效能有效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共播放电影122场,观看人数4400余人。二是开展“四进”宣传。结合“一盔一带”守护行动及“平安三率”宣传,扎实开展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四进”工作,通过上门宣讲、上课讲座、实地体验等方式进行宣传。行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社区村庄155个,学校32所,企业85家,发放公开信、宣传折页等6万余份。三是用好媒体资源。整合交警 “两微一抖”等新媒体资源,用足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高频次投放集中整治、路况信息、文明创建、违法曝光等内容,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行动开展以来,共发布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708篇,微信21条,微博52条,“抖音”12条,其中曝光重点违法10起,曝光隐患路段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