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三个“聚焦”打好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发布日期:2020-11-17 14:40 来源:临安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自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开展以来,杭州市临安区紧紧围绕“安全、畅通、便民”的总目标,以数据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法治治理、专项治理等五大行动为主要抓手,举全警之力吹响年末奋战冲刺的集结号。今年以来,截至11月5日,全区死亡人数同比去年下降30.95%。在10月份的省、市平安考核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专项排名中,成绩均位列第一。

一是聚焦重点,深入推进挂牌街道治理攻坚。严格按照要求成立专班,做好挂牌乡镇(街道)百日攻坚战工作,向镇街主要领导汇报,结合实际细化制定行动方案,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抓实抓细事故日清闭环、村社源头宣教、道路隐患治理、运输企业管理等治理措施,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中央缺口2处,村道“五个一”45处,“海淞红”16处,“海淞弯”23处,“海淞线”11处,电动自行车提前左转隐患3处,可设置Z型斑马线4处,绿化遮挡、临水临崖等其他隐患20处,目前已治理完成8处;累计宣教村(社)实有人口14760人次,中小学生及家长7618人次,重点人员184人次,运输企业驾驶员702人次,力争早日摘牌脱帽。

二是聚焦路面,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攻坚。区交警大队将警力最大限度压上路面,全面发起秋冬季交通安全整治攻势,始终保持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铁拳整治”行动、夏秋季农村公路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专项整治、工程运输车管理等专项治理行动, 10月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50640起,其中工程运输车违法326起,电动自行车违法14075起,酒驾90起,危化品车违法20起,农村小型客车超员5起,农村公路货车和拖拉机等违法载人125起。持续推进交通管理中心建设,做强大队合成指挥中心;新增57处违法停车抓拍点和7处开车使用手机、不系安全带违法抓拍点,充分运用公安集成指挥平台、重点车辆监管平台等数据,深化情指联动,提升违法查处工作效率;科技助力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发放电子号牌1.66万块;依托已经建成的智能感知系统,实现对电动自行车流量、违法等数据的分析,精准指导路面勤务。结合临安区“奋战一百天,实现大突破”行动,梳理出社会关注度高和群众反响强烈的15类城市交通问题,重点抓好吴越大街、玲珑山路、城东滨湖区块、科技大道、青山湖科技城等区域的交通秩序整治,联合城管部门落实常态勤务,宣管并举实施综合治理,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从主干道向支路、里弄小巷等拓展延伸,共排改完善斑马线、信号灯、隔离带等交通设施34处,查处违法停车20405起,交通环境切实得到改善。四是深化联勤联动浓氛围。由区交警大队班子带头,积极发动全队警属常态化开展城区集镇包路口的交通文明劝导活动,联动各镇街机关干部、交管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抓住早晚高峰重点时段,紧盯城区、集镇电动自行车出行量密集的重点路段,对骑行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闯红灯、逆向行驶、停车越线、违法载人等行为进行严查严处,进一步浓厚整治氛围。

三是聚焦“源头”,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在今年挂牌的54个隐患点(段)全部治理完成的基础上,全面精准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加强分析预警,联动镇街、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新一轮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分批组织全区(客)货运企业和满分驾驶人全面开展防御性驾驶培训教育,截至目前各交警中队和车管所累计培训4033名驾驶人;依托已经建成的7个交通治理工作站,7个教育训诫室、9个固定说理说法点,对现场查处的电动自行车违法驾驶人实行抄写法律条款、签订承诺书、观看警示片、朋友圈点赞等多种形式开展现场教育,对存在3次以上违法、2次以上事故驾驶人进行源头训诫,提升宣教的精准性和触达率。用好区交安办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平安考核指挥棒作用,借省平安考核迎检、区政协“公诉民评”问政活动社区治理专题会议的良好契机,协调推动镇街、社区基层组织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和事故源头抄告制度,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加合力。充分借助《一路同行》、《城事曝光台》两档电视节目以及报纸、广播、公众微信号等平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曝光酒驾违法人员41人,开车接打手机违法人员20人,其他交通违法及事故案例6个;联合区文明办创新推出以公安交警为卡通形象的临安交通文明代言人“临宝”,制作播出《临宝出行记》动画系列宣传片,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系列宣传;制作400余块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安全提示牌在全区各住宅小区摆放;以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印制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