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多措并举抓落实,破解有限空间“三个一”难题
发布日期:2020-11-17 16:10 来源: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应急管理部就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向各地印发警示函,通报近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情况,要求各地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防范遏制同类事故重复发生。镇海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破解有限有限空间“三个一”难题。

有限空间常识“一无所知”。部分企业对有限空间概念不清,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未设置有限空间告知牌及安全警示标志,未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危险作业管理,造成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盲目作业。

有限空间管理“一纸空文”。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有限空间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未定期进行演练、作业票填写内容不全,未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有限空间作业“一包了之”。部分企业意识到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较大风险,将清淤、清罐等作业外包给其他单位进行,但在外包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作业现场监护、统一协调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为破解有限空间“三个一”难题,镇海区应急管理局多措并举,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依托社会化服务力量,利用大数据、数字化监管等手段,提升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水平,强化政府有限空间监管能力。

结合十万产业工人培训,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常识,解决有限空间常识“一无所知”。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纳入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作为重点纳入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培训内容。开展65场“送教入企”活动,聘请专业讲师团队进行有限空间常识科普,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开展大数据排查,掌握有限空间企业底数,解决有限空间管理“一纸空文”。依托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专业力量,对全区724家企业逐一进行上门核查,全面掌握全区有限空间企业数据。在开展核查的同时帮助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完善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及安全警示标志,企业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及有限空间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强化有限空间专项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解决有限空间作业“一包了之”。今年以来开展有限空间专项执法检查47家次,发现事故隐患95项,开具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26份。出台《镇海区工贸行业企业外包项目安全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解决有限空间作业“一包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