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探模式+促融合”慈溪市推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硬招实招
发布日期:2020-11-17 16:40 来源: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宁波市一般工贸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进工作启动会部署以来,慈溪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一般工贸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甬应急〔2020〕37号)精神,自我加压,精准发力,通过“聚合力、探模式、促融合”,大力推进一般工贸安责险工作,短短3个月时间,全市一般工贸安责险投保企业已达1453家,投保企业数量稳居区县(市)首位,总体工作进度领跑全市。

一、聚各方合力,强化部署落实。一是各级强化部署发动。市应急管理局多次召开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会商交流会,将安责险工作作为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抓紧抓实。乡镇(街道)结合各地产业特点和企业分布情况,及时组织召开各镇、村、园区的安责险推进会议,建立“市—镇—村”三级安责险工作责任体系,积极探索安责险和安全生产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市应急管理局将安责险推广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计划在2020年底前,做到高危企业全覆盖,一般工贸行业企业突破2000家。二是深入企业宣传动员。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各类工业园区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走访,结合深化“三服务”、“护航企业复产复工”等工作,采取党员干部定点驻企、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解答等、园区网格员集中宣传等方式,向各类企业宣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以及相关保险条款,用“土味”方言把保险条款的科学性、便捷性、普惠性讲清楚讲透彻,让企业参保主体踏实放心。截至10月底,已累计召开67场各类宣传动员会议,3500余家企业参会,有效提高了企业参保投保的积极性。三是落实事前预防管控。强化安责险事故预防、风险隐患排查属性,着力提高投保企业安全防范能力,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投保公司提供服务开展跟踪督导,督促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对服务数量和服务效果进行每周通报,对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促保险机构将工作重点由事后救援和理赔转向事前预防,做好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全市安全生产风险目的。

二、推三个“一”模式,打造慈溪特色。一是打造一家统筹各自展业模式。严格执行统一的费率标准,坚决防止出现降低费率标准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我市5家共保体组成单位由人保统筹,有序推进“一般工贸行业安责险”工作,明确企业签单落地工作、对接服务以及相关培训、理赔等均由人保统一协调把关,确保实行标准收费、获取优质服务、实现普遍安全。二是建立一支安责险推广小队。针对小微企业“低小散”特点,因地制宜,以镇为单位成立由“镇、村、保险公司”组成的推广小分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镇统筹、村带队、保险公司跟进的方式,相互配合、协同合作,提高安责险推进效率。三是设立一笔专项资金。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六稳”“六保”部署要求,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利好供给,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争取设立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专项资金250万,对每家投保企业保费补贴20%,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期间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增强了企业投保积极性。

三、促三项融合,助力共建共享。一是投保对象融合。慈溪市小微工业工区、村级企业中,从业人员普遍在10人以下,对于2500元的安责险最低保费接受度较低。根据实际情况,慈溪市在全力推广宁波方案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投保对象融合、一体打包投保”模式,研究起草了村、园区打包方案,倡导以集中投保方式,一定程度降低保费,既方便小微企业顺利投保、获得实惠,又扩大了安责险覆盖面、降低小微企业事故风险。二是保险产品融合。自工伤保险不能单独参保以来,部分生产加工型企业投保了商业险,加之安责险与商业险的保障内容雷同,但伤残赔付偏低、有最低保费限制等,市场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慈溪市应急管理局研究推出了产品融合方案,通过对雇主险、安责险和小微企业财产险的创新融合,开发出保障范围更广、保障内容更全面的新险种,下步按计划全面推广。三是服务内容融合。目前,安责险附加的“三个一”服务与政府监管的要求存在差距,慈溪市应急管理局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从村、园区打包企业的服务中开始试点,保证安责险服务满足政府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