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市围绕平安校园创建总目标,以“520”校园安全治理体系为总抓手,通过“5”合聚力、整合机制做法,不断优化校园安全治理水平,围绕“2”纵“2”横、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夯实校园安全责任体系,狠抓平安校园建设,活抓管理队伍培养,巧抓平安校园治理,实抓平安教育活动,整体部署、整体推动、整体考核,推进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与教育活动常态化管理模式,确保校园安全“0”始善终。
一是五员配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返校复学教育专班,设立交通保障员、食品管理员、消防守护员、环境整治员、健康指导员,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校园安全有序;五防结合,织牢人身安全防护网。在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安防建设基础上,完善制防、联防机制,实行长效化管理。目前,该市135所中小学幼儿园(含分校分园)全面落实专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护学岗设置“四个100%”覆盖。五环闭合,确保安全督查无死角。建立“两级三包”体系,部门、学校两级层面施行班子成员包片区、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到人。抽调部分校长和学校安全工作骨干力量成立教育系统校园安全检查组,采用暗访、通知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分5个小组对全市学校安全进行随机督查,形成排查、建档、整改、验收、销号等闭环管理。五化融合,增强自身安全防护力。全面实施校园管理网格化,校园安全“个十百千万”项目化,智安校园建设智能化,《建德市平安校园规范化建设管理手册》标准化,师生安全教育阵地化。如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以人防教育项目为特色,采用“场景式+情景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可模拟交通安全、地震、火灾、用电等不同安全事件情景,使学生掌握个人安全防护知识,掌握不同安全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避险的和应急救护技能。五安聚合,提前解决苗头性问题。着力实现路安、食安、学安、心安和家安的目标,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维度为切入点,提早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隐患,努力成就安全健康、积极阳光的建德学子。
二是时间轴确定安全主题。以不同时间段的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夯实安全教育基础。如新安江第三小学结合校园婺剧特色,多形式开展反邪宣传活动,教育效果入脑入心。任务轴具化安全内容。将安全教育工作清单化、任务化,有序落实心理健康、卫生教育、食品安全、假期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内容。如针对气温升高,周边湖塘水库较多的情况,该市连续3年在5月、6月份联合多部门开展防溺水进校园教育活动,持续在7月、8月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开展暑期防溺水宣传、巡查、上门访,全面强化师生、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部门联动会商强机制。建立教育与多部门的每月会商机制,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成人学校、培训机构等安全工作纾困解难。例如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两轮复训核验,指导解决问题32个,该市51家校外培训机构申请复学,验收通过率达100%。
三是以零起点思维做细安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始终坚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将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与全市学校负责人签订《2020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压实校园安全责任。坚持每日落实好师生员工、来校人员的测温、亮码工作,细化警务室进校流程标语,确保把好进校安全第一关。以零容忍态度考核安全。建立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学校安全稳定事件倒查分析机制,在学校目标管理考核“1+3”模式中设立文明(平安)校园考核单项奖,内容主要包括一票否决事项、平安校园创建、治安事件、交通安全、禁毒、反邪、维稳、信访、卫生、传染病防控、暗访、检查、信息报送、处置等指标,推动学校对标对表全面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以零责任事故靶向施策。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总目标,以“个十百千万”项目安全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校园安全各个细节落实落地,着力保持校园责任事故的“清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