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开展电网设施全流程智慧化治理试点建设
发布日期:2020-11-26 08:58 来源:温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给该市电网运维和应急抢险带来严峻挑战,2019年“利奇马”超强台风给全市电力设施遭受了严重损失。为此,该市以问题为导向,在永嘉县开展电网设施全流程智慧化试点建设,在今年抗击“黑格比”台风战役中,该县仅36小时全面恢复县域供电,抢险效率较“利奇马”台风提升60%以上。实践证明,开展电网设施全流程智慧化治理试点建设,在温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密智控,防台有谱。一是精密监测“零死角”。针对不同供电区域间的“智能开关”远程数据传输通信网络易受台风袭击而中断问题,该县在各区域安装融入北斗技术的智能监控传感器,在台风来临时得以快速准确检测雨量、水位等参数,为电网监测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黑格比”台风期间,依托智能监控传感器,提前处置易受水淹的电力变压器、配电房32处,12000余户群众免遭停电影响,故障隔离时间从此前的43分钟降至3分钟以内。二是设施补强“全覆盖”。为着力解决电网规划对防灾减灾建设缺乏有效支撑带来的问题,该县依托大数据分析,梳理出历次台风路径上易倒(断)杆、易塌方、易断线、易遭水淹的区域,通过增加防风拉线、钢管杆、高山铁塔以及电缆“上改下”等手段,实行系统性、针对性、差异化补强。近年来,共增加钢管杆760基,电缆入地建设348公里,电杆倒、断比例从此前的8%降至5%以下。三是互供互济“无缝隙”。为及时、顺畅、有效传达指令信息,该县电力部门设置自动发电控制模块,实时掌握电站发电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供电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切实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一旦遭遇突发性停电,即可依托自动发电控制模块进行实时调度,运用该县丰富的水电、光伏资源进行顶峰发电,确保重要群体应急之需,实现电网“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黑格比”台风期间,该县通过自动发电控制模块,共为28处村民集中安置点提供应急电力支援。

二、闭环管控,抢修有招。一是“一张网”指挥。为切实提高电网抢修处置效率,该县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2+10”(即1个总指挥中心、2个指挥分中心、10个临时指挥部)分布式防汛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一体化指挥、多元化联动、常态化运作,基本形成“半小时”应急抢修到达圈。二是“一张图”展示。为实现应急闭环管控,该县着力打造全地形、全天候、全功能、全要素的可视化“平战一体”防汛防台指挥管控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建立感知—预警—分析—联动—应急管控的可视化“一张图”,实现前端视频图像实时传输、故障位置实时报送、抢修人员分布轨迹实时显示、指挥部物资实时展示、抢修力量剩余实时更新,确保“事过留迹、人过留痕”、“一键知全局”。三是“一揽子”抢修。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救援机制,该县探索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将社会应急力量整合到应急管理系统,有效打通政府部门、乡镇(街道)与电力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建立集线路通道清理、抢修物资高速路段调配、电力设施异物和障碍清理于一体的应急抢修长效机制。同时,在全县58个重点村社设立应急联络员,形成一张“响应零时差”通信网络,确保抢修工作一体化、全覆盖。“黑格比”台风期间,全县出现电力故障的村社均在2小时内恢复供电。

三、科学调控,保障有力。一是统筹调配应急电源。为提高闲置电源利用率,该县整合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及其他用户的应急电源,委托电力部门运维,根据实际需求实行统配;全县22个乡镇(街道)应急电源总容量达43291千伏安,相当于100辆400千伏安应急发电车的供电能力,为全县应急用电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柔性中断企业供电。为减轻电网公共资源供电压力,该县对服饰、制鞋、教玩具、泵阀等支柱产业的闲置生产线进行全面挖掘,实行柔性中断供电,安装中断开关。当遭遇台风等极端天气时,可远程控制企业闲置生产线的中断开关,进行负荷压减,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全县已有48家企业实现柔性断电,“削峰填谷”能力超50兆瓦,相当于新建半座110千伏变电站,在同等供电能力下可节约电网建设投资3000万元。三是弹性调控储能资源。该县大力开展输电线路动态增容行动,安装“智慧导线精灵”“微气象”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电网输送限额动态调整,有效“唤醒”了“沉睡”的输电运行资源。同时,试点建设线路侧定点储能项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系统“削峰填谷”作用,有效降低能源损耗,让电网运行更具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