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多跑一次” 深化改革以来,普陀区危险化学品企业(以下简称危化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呈几何式地增长,经营种类和覆盖地域不断扩大,远远超出舟山范围。危化企业的跨市和出岛经营使得监管十分困难,极易滋生“僵尸”“非法、违法经营”“不遵守承诺”等违法失信企业问题。对此,普陀区采用“靠前行动、法理同行、政企联通、阶段治理、程序完善”五举措大力打好海岛危险化学品企业行政许可全流程监管组合拳,有效整肃辖区危化企业违法失信不良风气,促进审批改革健康发展。
一是靠前行动勇破冰,打开跨地区危化企业监管新思路。危化品使用区域覆盖面广,危化企业、商家与客户之间地域相差十分明显,监管难度大,违法失信隐患较大,如经普陀区审批许可的危化品批发无仓储企业绝大部分在外地进行经营活动,跨区域进行执法监管的法律效力和效率双低,迄今全市尚未有执法处罚的先例。对此,普陀区通过整理辖区内各危化企业现状,统计经营产品、地区范围、可能存在的违法隐患等,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在取得对应单位的支持下大力开展跨地区危化企业监管“破冰”行动。
二是法理同行理流程,打通危化企业外地经营法律监管壁垒。普陀区参考多部门意见,重新梳理法律监管依据,统一执法意见,明确了应当采用的相应执法命令、审批程序和行政指令的法理顺序。在原有的法律文书的基础上,根据涉及此次专项工作的法律规定,重新修正和新制作了合适合理合法的法律文书。并针对送达对象的具体情形按照省外、市外、本地、海岛等进行细致划分,将上门送达、邮寄、公告、电子等方式进行匹配对应,充分保证了文书送达效率。
三是政企联通讲主动,主动沟通企业推动取证承诺落实工作。自危化品经营企业取证完成后,普陀区持续主动与企业联络沟通,催告完成取证前的承诺事项,并同步加强了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如普陀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取证的363家危化品批发无仓储企业中,至今已有158家主动寄送相应资料,及时完成了承诺。同时,48家企业长期未经营的企业存在无法存续的实际情况,主动送还并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证。
四是阶段治理不断档,分批分段全面督查危化企业失信违法行为。针对“僵尸”“非法、违法经营”“不遵守承诺”等违法违规企业行为和执法力量配备的现状和企业监管的复杂性,形成“三批次”“三形式”制定重点治理计划。对在期限内无法完成承诺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后仍未达到许可条件的,根据《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并依法公告后注销该企业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已对舟山振金化工有限公司作出撤销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对17家无法通过复查的企业进入了相关行政许可撤销的法律流程。
五是程序完善补漏洞,合理增设资料要求确保政企联络稳定。针对部分企业取证后出现实际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不符或联络方式失效等问题,危化企业审批和法治部门多次商讨,“要求新申请《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要求提供实际经营地址及其租赁协议”获上级部门同意。并于8月中旬开始实施该项新要求,要求当事人对送达地址进行确认,弥补了原先流程在保障政企联络效果方面的缺陷,使行政许可流程更趋完善,海岛危化企业行政许可审批全流程监管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