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级围绕安全生产“破”、“立”、“建”过坎涉水,成效斐然,但基础“腿短”、监管“手短”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纠治。去年以来,长兴县应急管理局集智攻关、破难前行,构建了以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人、机感知为触角,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惠助安云平台,安全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初见成效。
一、着眼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建智惠平台。针对安全生产工作零打碎敲,治理合力不足,信息交互不够的问题,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智惠云平台,打造安全生产“综合体”、力量信息“资源池”,实现工作高度融合、力量全面整合、信息精准契合。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智惠云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IT技术,以“安企帮”小程序为神经元,以企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为重点,积极调动各方安全生产资源,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工作高度融合。以风险管控、隐患治理为主线,将教育培训、检查执法、安责险推广、危化品管理、社会化服务、诚信管理、应急指挥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力量全面整合。为政府、企业及保险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各方主体分别开设端口,统一接入系统平台,调用一切可用力量共同参与安全生产治理,避免单打独斗,形成工作合力。信息精准契合。实时采集政府监管、企业自管、服务供需等信息,使其在平台上实现交融互动、分类研判,最大限度缩短信息路径,形成有效闭合。
二、着眼责任落实“可评可查可鉴”建考评体系。针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市场服务混乱,监管难以企及的问题,着力构建企业、中介两套考评体系,打造企业自主管理“参照系”、束企律企“紧箍咒”,实现责任落实更加到位、更加可控。聚焦责任短板,定考评要素。坚持一手举旗子,一手扬鞭子,以主体责任落实为总纲,科学设置扣分项和扣分标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均采用百分制评价,其中,企业突出风险辨识分级、动态管控治理、企业诚信、激励加分、负面清单,共5个大项13个子项;社会服务化机构突出服务能力、服务质效、满意率、负面清单,共4个大项15个子项。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化服务机构量身定制了修复项,确保责任落实实时评价,评估信息实时推送,评估结果各方可视。统合多个维度,优考评方式。采取多方共评、系统自评、后台补评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对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责任落实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真实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实时抓取各方工作落实信息,一旦发现工作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即可通过系统修改分值、动态评估,改变“一评保三年”的旧模式。强化激励惩戒,重结果运用。企业划分四个分值段,分别为红(<60分)橙(60-74分)黄(75-89分)蓝(90-100分),依次对应“重点执法、重点监管、一般监管、自主管理”;社会化服务机构根据得分,对应不同星级,低于2星(≤60分)的给予红色预警。不仅为精准监管提供依据,更是对企业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有力鞭策。
三、着眼企业需求“有应有解有效”建惠企窗口。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需求递增,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设网上约叫、网上问诊、网上培训等功能模块,搭建助企惠企“便利桥”,实现企业需求实时响应,企业难题有效化解。安全技能定制式培训。打造“共性+个性”安全培训资源库,集结县内优质培训机构,形成可基本满足县内主要行业员工安全培训基础需求的资源库,另外,提供定制式线上培训服务,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邀请专业机构定制相应线上课程,逐渐形成安全培训“无纸化”,一方面坚持做好对全体员工的统一培训、基础培训,另一方面对安全技能培训的私人定制,避免以往填鸭式培训中出现的前边学后边忘的被动局面。疑难杂症互动式问答。开启“安全贴吧”模式,不管企业员工还是中介专家,均可在线创建问题(话题),并回答其他用户的提问,提供分享实际安全操作经验的机会。此外,为防止安全被简单量化,一线员工可根据“个人经验”在线提出对本单位可行的安全生产建议,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可择优选择、“在线打赏”予以激励。专业服务点单式约叫。当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类安全问题,可通过平台分享隐患照片线上问诊,同时,可自行选择匹配度高、评价优质的安全专家或特种作业人员,约定时间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查找问题、寻求原因并落实隐患整改,上传整改完成照片,完成验收闭环。
四、着眼多方信息“互联互融互通”建重要链路。针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和政府安全监管“两张皮”,各方信息失真失效的问题,建设信息互通“高速路”、信息传输“导航器”,实现各路信息分级、分类,定点、定向快速流转。打通需求和服务的链路。借鉴“浙政钉”app文件共享功能,设置“信息咨询”栏,公开公布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业务咨询单位电话等信息,建立公示县内安责险、中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专家等资源库,便于企业随时查询最新资讯。同时,建立危化品集中配送点,提供危险化学品“外卖”服务,企业在全县范围内一键下单,服务专业“小哥”送货上门,破解县内安全生产资源与供应的壁垒。打通自管和监管的链路。企业可依托系统实时接收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信息,监管部门利用系统,可实时感知企业自管落实情况,同时系统还可自动对企业未落实的工作及到期、超期的整改项目进行实时提醒,确保政企共同发力。打通人防和技防的链路。实时采集企业视频、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液位监测等各类信号,与系统呈现的企业管理情况相匹配,并进行智能分析预警,一般情况直接推送信息至企业及时处置;系统判定企业处置不力、违规操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及时锁定并联动执法人员进行一线处置,消除隐患。打通防控和应急的链路。打破以往事故-报警-出警的应急值守模式,在企业危险场所增加感知触角,将智能监测系统结果直接联动到应急指挥中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触发预警信息和指挥系统,并为应急指挥提供事故来源、部位、现场情况、起因等详细一手资料信息,提升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五、着眼风险管控“到点到位到人”建智动机制。针对企业自主管理粗放,“辨、控、查、治”内生机制不畅,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抓手的问题,打造风险管控“智慧眼”,失察失管“警报器”,实现“辨识-防控-排查-治理-确认”全流程闭环。辨识管控单生单。企业可充分运用风险辨识结果,在风险管控清单基础上,结合风险点等级和管控措施,规定排查频率、责任人,制定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隐患排查计划,提升风险防控的质效,解决企业隐患排查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显著问题。排查治理环扣环。将重点隐患部位、现场督办人、整改责任人三方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机制,无论监管方检查或是企业自查,发现的隐患一律录入系统,由隐患排查者派单推送至固定责任人跟踪落实,并设置整改时限,后续通过上传照片形式核查整改情况,即将到期但未整改的将触发系统提醒,直至整改闭环。信息推送点对点。针对以往上级指示、重要文件传达企业时间慢、工作落实不及时等问题,监管人员随时将上级通知公告、政策文件上传系统,精准化传达,企业可第一时间签阅、贯彻落实或关键字查询。监管端一键全企业跟踪,省时省力,大大减少集聚开会的频率,又避免企业之间工作开展“照搬硬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