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新区应急管理局致力于构筑“1245” 应急工作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0-12-01 15:07 来源:钱塘新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一是数字赋能,建成“一个中心”。建设完善包括应急指挥大厅、会议会商室、值班值守中心在内的,集监管、会商、应急多功能于一体的指挥中心,建立责任人员、防范重点、应急队伍、应急物资、避灾场所等清单,推进人员转移“浙江安全码”落地应用,编制防汛防台工作指南,实现与省、市应急指挥无缝对接;建成智慧安监与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同时实现与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指挥统一高效,为新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二是创新突破,完善“两大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控,在完成全年创建任务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体系创建评判标准,引入第三方验收判定,根据评分结果四色分级,差异化监管分级企业,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建立1个区级指挥中心综合指挥,7个街道指挥中心分级指挥,N个片区指战员现场指挥的统一高效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三是稳扎稳打,推进“四项工程”。推动“三年行动”治理工程,建立安委会、安委办主任办公例会制度,召集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分管领导,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人员配备,实行相对集中办公,定期跟踪工作进展,组织专家研判,开展专项督查;出台新区本质安全提升实施方案,牵头制定新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十四五”、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源头治理和长效治理。开展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打造“钱塘安全大讲堂”党建品牌,加大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讲力度,开展公益讲座100场以上;实体化推进街道应急办建设,加大对一线监管和救援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街道应急管理人员水平;以轮流授课、案例讨论、现场观摩等方式,每月组织2次业务学习,提升执法队伍业务素质;通过传帮带、执法比武、案卷评审、法律顾问支持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开展廉政教育,锤炼一支廉洁自律,业务精干,直面挑战,敢于亮剑,勇于冲锋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开展本质安全提升工程,按照《杭州钱塘新区化工产业本质安全提升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对新区全部危化重点企业开展本质安全对标排查,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改造方案,并督促企业分步骤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与高校合作开展化工专业学历提升教育和特种岗位素质培训,推动“两重点一重大”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所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控,汛期前城镇内涝、地质灾害、城镇安全等重要领域风险管控清单制定率和执行到位率达到100%;加大对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扶持力度,建立社会队伍参与救援和补偿机制,引导和推动社会化救援队伍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新区范围内街道应急管理服务站、微型应急救援站点全覆盖,在下沙片区实现“135快速救援”(1分钟接警、3分钟出动、5分钟启动处置),在大江东片区实现“30分钟快速响应救援”。

四是持之以恒,强化“五大机制”。围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目标、过程、结果管理,坚持不懈地将现有可靠机制的落实落细,巩固应急管理“基本盘”。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持续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通报,明晰职责分工;创新打造 “三大指数”评价模式,即街道安全发展指数、部门安全监管指数、企业安全风险指数,推动结果运用,落实监管及主体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机制,持续推进“安责险+标准化”建设,构筑防范屏障;持续推进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自主防控。强化执法巡查机制,持续强化“第三方服务+监管”社会化双查双督,优化监管模式;持续强化“红黑”名单信用惩戒,提升监管力度;强化“互联网+监管”模式应用,提高安全监管实效。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持续强化“60日”隐患暗访闭环,提升安全基础;突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整治,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应急响应与救援机制,持续强化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制度;持续完善“五位一体”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地应急救援保障航服务;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建立综合风险与防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精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