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环境,改变村级工业集聚点企业种类多、管理乱,安全基础薄弱、隐患多等问题,区应急管理局着眼难处、查补短板,探索村级工业园区安全监管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是构建三方安全监管“新格局”。针对村级工业集聚区安全“无人管、不会管、管不了”、隐患问题不少的监管难题。以集士港为试点,探索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工作格局,强化督导落实园区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同时,以村委会为主要牵头单位,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园区业主或园区所在的网格长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逐步完善协同应急联动、定期安全检查、安全生产例会等高效工作模式。
二是规范社会化服务机制“新形式”。试点推行社会化服务机制,以村为单位,聘请第三方机构走进企业对村辖的260家企业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服务,系统、全面系统指导园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今年已开展第三方服务400余家次,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规范、持续、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程序,促使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整改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
三是形成因企施策“新方法”。根据园区每家企业的职工人数、生产安排等不同情况制定检查计划,针对性开展检查指导,提高检查效率的同时也减少对企业的影响。针对园区危险性较高的企业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定期实施风险评估,确保隐患整改闭环。加强部门指导督促,组织编印千余份《小微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指南》,明确各级园区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指导园区管理人员有序落实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专项应急演练5场,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受训率100%。确立安全风险10处,通过自查和定期督查,实现风险动态管控。
下一步,区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开展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和救援、社会化服务等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发挥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服务企业积极作用,积极构建小微企业安全载体,减轻安全生产管理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