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构建“智慧应急”三大体系打造基层应急管理样板
发布日期:2020-12-16 09:16 来源:嘉兴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疏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小区消防安全监管难和基层应急监管力量薄弱等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堵点”,今年以来,南湖区坚持将“互联网+监管”理念融入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以南湖街道为样板,探索打造“指挥中心+智慧监管”的应急管理应用体系,持续推动各类事故防控更智慧、更精准,应急处置更快捷、更高效,有效畅通街道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2020年南湖街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同比下降77.7%,事故受伤人数同比下降88.8%,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目标。

一、聚焦应用智治,构建智能综合管理应急体系

一是打造智能保障综合平台。街道“四个平台”原有数据平台功能基础上,积极融入“互联网+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着力构建多条线安全领域联动的智能应用平台。目前,该平台融合园区经济、安防、消防和能耗为一体,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问题结合,可以高效的处理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一方面平台接入192个视频监控,通过鹰眼图对区域进行检测,对园区内的乱停车、乱堆放及安全隐患点等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另一方面,烟感设备也跟视频监控结合,一旦烟感设备报警,视频监控就会自动切换到该烟感设备所在地方,综合指挥室第一时间接收到后通过执法对讲系统可进行现场处置。

二是探索风险管控评估模式。将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纳入街道智慧应急管控体系,在街道范围内全面铺开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类评估,生成“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和责任人。在1921都市经济园区率先实行园区风险管控体系创建,7家小微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31家企业纳入风险管控“四色图”管理。

三是实现避灾场所可视调度。为建立避灾安置场所视频监控联网体系,在原有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配备可视化监控设备,同步接入街道指挥管控综合平台管理、浙江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真正实现可视化和快速指挥调度功能。三水湾中学、烟雨社区、桂苑社区、南湖社区等4个避灾安置场所全面完成可视化整改,实现避灾安置场所视频全覆盖、全可用、全联网,实现避灾现场视频复合、视频指挥、快速调度等功能。

二、赋能园区管治,构建突发事件处置应急体系

一是统筹园区应急综合指挥。为有效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街道在1921都市经济园园区成立指挥平台办公室,设立智慧云管理平台,负责协调行政执法中队、交警中队、派出所、应急管理中心、城建办等部门和主体,集结力量处理各类事件。同时充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集合企业主、企业职工、网格员等力量共同参与园区智慧化管理工作,全面构建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二是完善园区运行智慧监管。整合应急条线各功能系统,将安防、消防、能耗等各类智能设备接入园区智慧云管理平台,依托平台功能开展园区安全生产视频分析和数据分析,做到对消防通道占用、用电漏电、充电过热、液压不足等实时监测、自动发现隐患问题,有效提高安全隐患发生效率。

三是整合园区智联处置队伍。依托“互联网+”搭建的综合智慧指挥平台,配备可视化调度单兵系统,日常组成以应急中心为主,园区管委会和企业志愿者为辅的智慧联动应急处置小分队,通过平台统筹指挥,及时科学处置园区内发生的各类隐患和突发事故。可视化调度单兵系统的实时响应特性,不仅提升了隐患闭环处置的效率,而且优化整合了人员队伍资源,改变了园区原有“多分队,管理多,广撒网,低效能”的应急处置模式。

三、夯实小区防治,构建安全风险防控应急体系

一是建设多维度智慧消防小区。将智慧消防理念融入居民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借力科技手段提升社区火灾防控能力、灭火及抢险应急调度指挥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消防水平。以百盛花园为试点开展智慧消防小区建设,全面打造智慧电瓶车充电桩、智慧室外消防水压检测、智慧电瓶车禁入电梯等九大功能系统,实现各项监测数据实时调阅和展示,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突能力。不论消火栓水压过低还是电瓶车擅入电梯,不论是消防通道被占用还是居民燃气泄漏,网络平台都能在第一时间报警信号,保障居民平安。

二是建造多功能微型消防站点。结合智慧消防小区建设工作,在百盛花园大力度开展省级微型消防站建设,按照“有站点、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标准建设,从专职人员、装备配备、站点设置上开展改造提升,基本实现“1分钟响应启动、3分钟到场扑救、5分钟协同作战”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其“救早、灭小、灭初期”的作用。

三是建立多领域联动响应机制。加快应急管理工作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努力实现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点整合街道资源发展一批消防救援社会队伍力量,组建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蓝天救援队、小区党员志愿者和物业人员为骨干的应急志愿小分队,建立队伍日常管理、表彰奖励、联勤联训等制度,开展日常拉练训练,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增强基层应急力量。落实以应急志愿小分队为核心的联防联巡制度,联合社区等单位,以小区为中心对周围重点区域开展夜间巡查,发挥辐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切实提高单位和居民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意识,加快从管到治的转型升级。